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中诚信绿金沈双波:聚焦“双碳”目标 加强金融转型风险防范与管理

来源:当代金融家   2022-06-01 14:23:29

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中诚信绿金沈双波:聚焦“双碳”目标 加强金融转型风险防范与管理

沈双波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银行信贷客户如较多分布于转型行业,或有较大的单一转型行业客户,上述转型风险将会传递至银行,出现系统性或单一信用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的转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连带责任风险、资产减值或不良率上升风险、声誉风险等。

来源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2年第4期

2022年4月20日,二十国集团(G20)第二次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牵头推进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等工作,推动落实《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转型金融的核心是“转型”,何谓转型?转型有哪些风险和机遇?本文重点从实践角度,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转型风险,以及相关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和管理转型风险,充分挖掘和利用转型机遇,创新供给多元化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自身和客户的可持续发展。

1

转型金融发展背景:重点排放产业转型资金需求巨大

据相关机构估算,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巨大,需求总量约达100万亿至500万亿人民币(综合引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央行行长易纲、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洛基山研究所和中国投资协会、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估算数据)。其中,部分是传统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的资金需求。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是重要的转型方向。

据中金公司估计,几大重点排放产业,电力、交通运输、建筑、钢铁、农业、水泥、化工碳达峰、碳中和所需投资总量分别高达22.3万亿人民币、116.5万亿人民币左右,除绿色金融的部分支持外,上述重点排放产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相当程度需得到转型金融的支持。

2

发挥转型金融功能:推动转型风险识别和管理

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高碳产业面临诸多转型风险,如政策和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转型金融可以发挥其风险管理功能,重点推动高碳产业转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转型相关政策和法律风险增加

重点排放产业转型要求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要求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钢铁行业要求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压减钢铁产能;有色金属行业要求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建材行业要求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石化化工行业要求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产能,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加码。自2014年《环境保护法》出台以来,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不断细化和加强,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而在《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推动制定修订资源综合利用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电力需求侧管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管理等办法。

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中诚信绿金沈双波:聚焦“双碳”目标 加强金融转型风险防范与管理

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中诚信绿金沈双波:聚焦“双碳”目标 加强金融转型风险防范与管理

基于环境风险监督考核的机制措施不断加强。《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把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减排工作责任。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深化例行督察,强化专项督察。

综上所述,基于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要求以及考核责任落实到区域等背景下,各部门和地区陆续出台集中于高碳排放转型领域的相关法规、制度,政策约束力度的不断加大,标准不断趋严,对于转型行业的企业而言,如不能如期、按要求达到区域或行业监管要求,可能受到处罚、停限产等风险。

转型相关技术更迭替代风险上升

转型领域的企业,需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革,无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还是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均有可能因上下游合作伙伴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甚至发生被替代的风险。《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钢铁行业要推动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等;有色金属行业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建材行业要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石化化工行业要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

以上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升级产品以适应产业链变化,一旦未能达到要求,即会面临转型中的替代风险。

转型相关市场风险日益凸显

一方面,转型成本上升增加供给端的市场风险。成本的增长源于以下方面:一是能源价格的上升导致的企业用能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如电价,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后,各地纷纷出台了分时电价机制,明确了峰谷电价的区间。对于用电较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电价的变化直接导致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同时高碳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均处于转型领域中,如上所述的能源价格上升,将导致产业链上游成本的增加。因对能源的依赖性,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已成必然趋势。二是碳成本。我国碳市场范围的扩大,有可能推高碳价,让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双碳目标下,各地域、行业政策措施也正在出台,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气候相关政策风险。碳成本除进入全国和地区试点碳市场实行配额的企业外,对在区域内碳排放较高的领域也将有显性成本。碳排放对于出口型企业,未来有可能实施的碳关税也是隐性成本。2022年3月15日,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有分析称,碳关税将可能增加高碳行业企业出口40%的成本,也因此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将感受到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三是节能技改成本。为应对变化,企业必须达到前述相关要求和标准,节能技改费用的投入也将会提高企业的资金压力,并影响获利能力。四是其他或有风险如环境处罚、诉讼、赔偿等行政、社会风险及成本增加等。

另一方面,消费者偏好的低碳转变增加需求端的市场风险。双碳目标下,客户和消费者也在不断要求履行可持续发展责任和意识。比如目前更多的家庭采购节能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政策补贴、税率优惠等支持。

以上风险,可能使高碳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现金流紧缩,盈利能力降低,从而改变高碳企业在原有产业链中的位置,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运营。

此外,投资者低碳的投资偏好会直接影响企业尤其是公众企业的价值,截至2022年3月,已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的全球机构超过4800多家,自2018年开始,中国机构加入UN PRI的节奏明显加快,目前已经有90多家加入,其中大部分以资产管理者的身份加入,投资者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偏好,将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

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风险分析

银行信贷客户如较多分布于转型行业,或有较大的单一转型行业客户,上述转型风险将会传递至银行,出现系统性或单一信用风险(本部分仅对信贷客户进行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的转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连带责任风险、资产减值或不良率上升风险、声誉风险等。

其中,连带责任风险,即有可能为贷款企业或项目的环境污染事故承担的连带责任。自2015年1月1日《环境保护法》生效后,至2019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184件,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环境诉讼案件。声誉风险,银行机构因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不完善、审查不严格而导致发生自身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会对其声誉造成影响。资产减值或不良率上升风险,因客户成本上升、市场份额下降、受到处罚、价值缩水、未达到区域或监管要求而限停产等引起的风险。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到2025年,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

3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转型金融发展机遇和产品服务创新

挖掘转型金融支持的重点转型产业的潜在客户

双碳目标下,转型行业即是银行要面对和应对的风险领域,同时也将带来发展机遇。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重点梳理转型客户的行业分布,依据“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十大行动涉及的领域,在风险防范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提升方案,制定符合的信贷和风险管理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供给多样化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转型金融产品(或可持续发展)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资资产配置中应加大各类可持续发展资产。而基于信贷资产方面,首先重点争取和维护已有相关政策支持工具的产品,同时基于双碳目标和银行可持续发展需求,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贷款、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以及转型信贷联动转型保险的产品服务。

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采用先贷后借的方式,人民银行按碳减排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工具资金,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利率1.75%。碳减排工具中节能环保领域中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汽轮发电机组系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即满足《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范畴的绿色属性,也是转型领域企业重点节能提效的方向。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向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领域。范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等7家金融机构。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采用先贷后借方式。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是贷款利率根据约定的可持续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而调整的贷款,绩效目标可以是碳减排、降能耗、ESG评级等。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越高,贷款条件越优惠,反之亦然。与绿色信贷的区别在于,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资金用途不受特定项目限定,可以用于一般用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协会、亚太贷款市场协会、银团与交易协会2019年联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SLLP)。SLLP提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五个核心要素,一是关键绩效指标(KPI):需反映企业核心业务,可量化,可进行外部验证等;二是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应代表每一项KPI有实质改进;三是贷款特性:包括担保降低,利率优惠等;四是报告:应至少每年披露一次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相关信息;五是验证:规定借款人必须通过独立的外部核查,以确定借款人在每个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是现阶段下银行为应对转型风险而对核心客户提供的一种创新应用的金融支持工具,没有国家层面的货币政策支持,但该产品如可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双碳目标下高碳行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再挂钩贷款是指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债券,票面利率与底层贷款的ESG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间接挂钩,随贷款利率浮动而相应调整。2021年10月27日,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发行全球首笔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规模3亿美元,期限为3年期,票面利率1%,募集资金支持旅游、基金、贸易、制造及仓储业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项目。在此之前,中国银行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相关原则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制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管理声明》,作为该笔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的指导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参照中国银行发行的首笔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的产品设计,结合自身客户群体的转型资金需求特点,创新发行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资金投放需求。

基于碳减排的各类创新贷款:企业碳账户目前在全国金融机构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企业碳账户的核心是“碳排放”数据和“碳减排”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某一行业、单一主体、单一产品的碳减排贷款。如果银行所在地区已具备地区创新的统一“碳账户”(前提是地区企业碳数据的可获取、可计量),银行可直接使用。如无区域统一性安排,银行则可根据自身客户群体在转型领域的分布和重要性,适当进行创新并给予一定信贷支持,以降低风险,提升客户质量,增加客户黏性,实现可持续双赢发展。

【作者为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