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重磅首发: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一致看好中国经济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9-07 11:23:24
金融界网9月7日消息 由国际金融中心联合会主办的“国际金融中心联合展区-服贸会成果发布会”在首钢园举办,全球领先资产管理机构景顺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首次在服贸会发布其有10年历史的全球旗舰研究报告——2021《景顺全球主权财富资产管理研究报告》。
该研究项目自2013年启动,规模不断扩大,观点不断完善,截至今年已发布九份年度报告。今年景顺主权财富资产管理研究报告调查了来自全球59家中央银行及82支主权财富基金的141位资深投资人(截至2021年3月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共计约19万亿美元),总结了过去一年来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特点与趋势。
在发布现场及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景顺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董事总经理阿纳柏•达斯(Arnab Das),认为:
“疫情肆虐和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全球主权投资者吸引力继续攀升。疫情之下,中国的吸引力从 2019 年以来持续上升,其对疫情的有力应对让主权投资者刮目相看。中国迅速采取行动,遏制疫情蔓延,经济复苏相对稳固,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迅速处理各种疫情爆发,这与许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审视增配中国的原因,主权财富投资机构最看重的是投资中国收益前景向好。过去的一年,在创新企业的带动下,国内股市表现上佳,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权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这一切又创造和昭示着私募市场的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经济的高度数字化,消费类主题正当其时,进一步增加了主权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兴趣。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超级大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主权投资配置的决策。中国在新兴市场股票及债券指数中的分量日益提高,主权投资者增加中国敞口。增配中国的好处很多,具有令人信服的投资理由。
在权衡投资驱动因素和障碍之后,大多数主权投资者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或增加对中国的配置。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潜在收益可观,中国很有希望在未来许多年里成为主权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的首选目标。为了消除不确定因素,投资者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由于美国的负债水平迅速增加,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受到影响,2020 年已降至 25 年的最低点。反之人民币提升全球储备份额比例,2020年人民币的平均配置比例为 2.3%,而一年前为 1.9%。报告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主权财富机构均持有人民币储备,高于 2018 年的约 40%。受访机构普遍认为,人民币将在中央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举足轻重的贸易伙伴的地位。虽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人民币还不算是传统的储备资产,但大家已有共识,相信这将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成为现实。”
报告其他主要观点还包括:
疫情当下,主权财富基金对流动性日益关注,受疫情冲击,许多政府财政开支大幅增加,为弥补赤字,增加了对基金的提现。固收比重锐减,现金比重加倍,为提升流动性,2020年主权基金现金储备增加超过一倍。在疫情早期抓住机会抄底高流动性市场的主权基金都获得了良好收益;相比之下,大量持有非流动性资产的主权基金则陷入了困境。流动性低的另类投资能带来较大收益,却也限制了灵活性。
利率下降,股票、私募基金受到青睐。在这场投资策略大调整中,股票是主要受益者。坚持固定收入、增投股票的趋势将在未来几年长期存在。新冠疫情及气候变化持续影响宏观决策, 虽然通胀受到的关注低于疫情和气候变化。仍有41%的投资机构认为通胀将影响主权基金资产配置。
疫情加速ESG发展,ESG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研究显示,自2017年以来,主权基金及各国央行的投资组合对ESG政策的纳入比重大幅攀升。在短短四年内,在组织架构层面采用ESG政策的受调查者比重明显上升,主权基金从46%升至64%,央行则从11%升至38%。疫情催生ESG投资热,但流动性仍是首要考虑因素。疫情催生了主权基金和央行的ESG投资热,许多机构也大规模发行ESG产品,如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行的绿色债券。近四分之一(23%)的主权基金及近半(44%)的央行在疫情期间加大了对ESG的关注。但是,仅13%的流动型主权基金采取了ESG政策(见Figure 2.2)。多名受访者认为ESG投资或降低流动性。
气候问题成焦点,影响力投资受关注。各国央行加大对气候问题的关注,2020年仅46%的央行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他们的责任,2021年这一数字上升至63%。将气候问题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的央行也从41%上升至45%,认可绿色债券作为外汇储备投资的央行则从25%上升至64%。主权基金也在积极寻求与气候问题相关的投资机遇。57%的投资机构认为目前市场还无法充分反映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因而相关投资未来收益可观。同时,投资人对ESG整合的动机也有所变化,ESG政策带来的收益提高成为主要动机。60%主权基金表达了对影响力投资的兴趣,但投资人同时还认为,该领域具有规模效益的投资选择太少,且难以评估和实施,增收作用不大。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投资团队对其保持战略兴趣。气候问题相关的投资能够帮助应对规模和收益的挑战,若找到合适机会进行早期风险投资,远期收入将非常可观。今年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投资人关注气候问题。21%的投资人已开始计算投资碳绩效,38%的投资人正考虑采纳这一做法。19%的投资人已将气候变化纳入投资决策模型,42%的投资人正考虑采纳这一做法。
主权基金持续关注亚太新兴市场。虽然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众多主权基金从中国、东南亚等脆弱经济体转移至北美,但是疫情很快在该地区得到控制,主权基金随即回归,亚太新兴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一直持续。亚太地区配置比例增加的同时,欧洲、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配置比例则有所减少,投资吸引力下降。2021年以来,疫苗接种推广,亚太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主权基金希望通过筹措资金或抽调欧美等地资金投向中国市场。
主权基金越来越看好中国。中国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发展,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对外资放开,种种投资机会及回报率,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对中国市场的增持趋势早已出现,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人配置中国市场投资的意愿在逐年增大。面对疫情,中国政府抗疫反应迅速果断,经济恢复生机,增长势头强劲,无疑增强了主权财富基金对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使中国作为投资标的国更加具有吸引力,被认为2021年除美国外第二个最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经济体。
具体而言,受访主权基金配置中国的动因各有不同,大致分为几种:中国国内投资标的回报吸引力;主权基金投资组合多样化需求;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重要性提高;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全球固定收益基准调整;政治多元化;“一带一路”为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对中国资本项目管理将进一步放开的预期等等。
继续看好不动产,气候变化成首要关切。虽然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流动型主权基金投资不动产,其他主权基金对高质量不动产的投资需求仍然较大。目前,不动产估值下降,多达72%的投资人认为现在正是投资的理想时机。仅20%的投资人预计在2021年减少不动产投资。随着主权基金对不动产的资产配置比重上升,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本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市场。就整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市场成熟,监管环境稳定,呈现出明显优势。主权基金在选择不动产的具体投资领域时,会充分考虑未来趋势及多样性因素,数据中心已成为未来五年最具吸引力的不动产投资领域。就地区而言,亚洲主权基金因发展势头强劲而更看好工业地产,中东投资者更看好住宅地产,欧美投资者因其人口老龄化而更看好医疗健康地产。
气候风险成为不动产投资的重要关切。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主权基金投资不动产的最大风险来源。主权基金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愈发关注气候风险。虽然目前只有23%的投资人将气候风险全面纳入尽职调查,但多达70%的投资人打算在未来五年内采取这一做法。与此同时,投资人也意识到需进一步完善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变化将对估值产生长期且深远的影响。
央行重新关注风险,储备规模扩大,多样性、流动性均增强。调研显示,58%发达市场的央行及39%新兴市场的央行已增强风险管理。在所有央行中,59%增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央行也在担忧不断攀升的国债。疫情期间,各国政府的救市举措使财政赤字攀升,叠加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央行愈加重视市场风险。各国央行现正加快适应风险,三分之一央行计划扩大储备规模。多家央行改变了储备分级,以提升流动性。近五分之二央行已增加流动性分级储备规模,并打算在未来一年内保持。还有一些央行调整了流动性分级储备标准,目前只将疫情期间流动性未受影响的证券纳入其中。
央行改变资产配置,对流动性需求迫切。央行的资产配置反映了其对流动性的迫切需求。为确保流动性,央行纷纷减持政府债券,增加央行存款,同时减少商业银行存款。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也加速了央行的风险管理改革,在过去,储备经理通常只在单一资产层面考虑风险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央行将风险纳入投资组合层面。随着疫情加剧财政压力,降低政府债券收益,曾经的“零风险”政府债券风光不再,被各国央行相继减持,“风险资产”受到欢迎。现在,所谓的“风险资产”反而能够在结构层面降低风险。受访央行现在认为,非传统资产不仅仅是一个增收途径,更是降低绝对风险的有效手段。约三分之二央行表示,非传统资产给他们过去一年的投资表现带来了正面影响,三分之一则认为疫情让他们更加注重投资多样性。
央行对股票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40%的受访央行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了股票,去年这一数字仅为32%,且疫情并未影响央行对股票的兴趣。其中,ETF尤其受关注,许多央行将资产配置从其他集合基金转移至了ETF基金。展望未来一年,上述趋势将继续保持。央行将进一步减持政府债券,增加对其他资产的投资,包括新兴市场债券、股票、央行存款及黄金。未来两年,五分之二央行拟配置新资产,并表示了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强烈兴趣。
央行减少美元储备,利好人民币。美国经济、政治及市场风险高企,美元的全球储备占比于2020年底创二十五年新低,促使央行转投其他主要货币,增加多样性。人民币是主要受益者之一,2020年Q4的人民币平均配置占比升值2.3%,而去年同期仅有1.9%。超半数受访央行目前持有人民币,而2018年时这一数据仅为40%。但是目前仅9%的央行认为人民币与其他储备货币具有同等作用(见Figure 5.19),人民币平均配置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过,各央行都认为,人民币在未来五至十年有望成为传统储备资产。
央行资产配置多样化成为长期趋势。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一直以来都是央行的核心目标,疫情也进一步加速了央行配置非传统资产。与此同时,货币储备多样性也日益成为央行的重要目标。美国债务加剧,美元风险高企,越来越多央行希望增投其他货币。人民币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受益者。在未来,人民币在各国央行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将不断扩大,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及贸易大国的国际地位也将在央行的投资结构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际金融中心首席经济学家、2021服贸会“国际金融中心联合展区”策展人傅诚刚表示: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及央行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代表,均高度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动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在全球疫情肆虐及经济复苏乏力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压舱石和主动力,表现可谓一枝独秀。
景顺这样全球领先管理公司选择中国服贸会平台首发其全球旗舰报告的中文版,是十年来首次。报告诸多有信服力的观点基于全球代表性的样本调研, 在服贸会首发中文版报告,也体现了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特别是主权财富管理机构对中国金融开放和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强烈信心。”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