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第三方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价值几何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6-11 14:23:17
金融界网6月11日消息 A股首个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行情301015,诊股)成功过会,再次把投资者的目光拉向了第三方平台。
伴随医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行业专业化分工的热潮正在从上游研发设计、临床试验环节延伸至下游产品销售、商业化环节。市场预计,以百洋医药登陆创业板为契机,这类新型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或将由此打开估值通道,从而在资本市场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作为A股首家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的百洋医药,其商业模式究竟为何?企业估值和护城河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本文通过行业比较,为投资者一一解答。
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成医药赛道新宠 规模提速指日可待
随着各项医改政策的推进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医药行业的分工细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活动由独立自主转向外包,医药外包组织(CXO)已贯穿药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
在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下,聚焦于医药产业链下游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应运而生。
有别于传统的商业平台,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品牌商业化”的能力——如果说传统的商业平台所承担的药品分销、流通功能是在有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交易的,那么第三方商业化平台与之最大的不同在于要创造市场需求、完成准入并导入市场,根据客户整需求设计出产品营销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品牌价值。
此外,在医药产业链上,这类第三方平台还能明显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费用率。就像企业自己做化合物合成远不如找药明康德(行情603259,诊股),成本低效率还高;自己组织临床观察员做临床观察,也不如找泰格更高效。同样的道理,药企只为一两个产品组建一支营销团队,成本和效率上也不如跟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合作更有利。
医药行业已迈入“创新时代”,医改也踏进“攻坚期”和“深水区”。如此背景下,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模式或将成为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方向:它符合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规律。叠加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模式、大数据手段等,这一模式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类比第三方CXO平台 百洋医药估值可期
目前CXO属于医药产业黄金赛道,国内企业集中爆发,且多家布局“A+H”。下表统计了部分企业2020年报所披露的业绩情况。从收入规模来看,目前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为药明康德,市值也高达4000多亿,CRO和CDMO龙头企业泰格和康龙化成(行情300759,诊股)也都是上千亿市值。此外,从估值来看,CXO企业估值明显有优势,泰格医药(行情300347,诊股)的估值达到88倍,药明康德更是接近150倍。
2020国内主要CXO企业年报数据表(货币单位:人民币)
制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Choice
再来看百洋医药,其营业收入在2020年达到58.79亿元,同比增长21.26%,过去3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4%,增长速度处于行业中上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百洋医药这类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模式在国内的对标企业不多,在商业模式上可以参考国外的健康品牌商业化企业,如英国利洁时。
利洁时旗下运营的品牌包括杜蕾斯、滴露、Move Free等,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其全球销售收入140亿英镑,是全球医药商业批发巨头麦克森的十分之一,但是市值却超400亿英镑,是后者的两倍。原因就在于,利洁时是品牌运营商,打造出的健康品牌都有很长的生命周期,有很好的回报率,因此更加得到国际资本的高估值认可。
因此,百洋医药这类新型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的估值,需要更全面的研判:
首先,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是产业化分工的产物,从整个产业链来说,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所代表的CRO只是上游的研发、临床实验环节,而下游涉及到的品牌商业化在产业链中的占比也非常大。商业化平台的产业价值本身具有极强的市场空间;
第二,商业化平台未来还存在较大的市场扩容空间。考虑到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医药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这类企业蕴含的能量显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价值爆发指日可待。同时百洋医药是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新兴赛道上的领跑者,具备一定的龙头潜质;
第三,百洋医药通过十几年的经营与积累,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使得其在产业链布局产生了协同效应。因此其估值逻辑可以综合参考以上几个方面。
品牌运营+大数据 打造百洋医药的护城河
百洋医药全名为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百洋医药集团的旗舰企业。作为医药产业链下游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其业务涵盖全球优质医药健康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新零售。2021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百洋医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百洋医药将成为A股首家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企业。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Choice
从上图可以看出,百洋医药在过去4年里收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收入规模不断提升。归母净利润也从2017年的2.22亿,增长到2020年的2.73亿,盈利稳步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频繁加码的背景下,百洋医药如何能做到保持收入与盈利的稳定增长?在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看来,“百洋医药做好医药企业品牌推广业务的核心能力在于品类洞察及品牌运营能力,深刻理解行业创新规律和发展逻辑则是百洋最大的优势”。
以百洋医药孵化运营的迪巧品牌为例。百洋医药从2005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运营迪巧,凭借对钙剂市场的深刻洞察,精准定位母婴人群这一细分人群,并树立起“进口钙安全高品质”的品牌形象,由此从众多补钙品牌中杀出重围。通过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的全渠道品牌运营,迪巧系列从初期不足1亿,到目前销售规模十多个亿,主导了母婴补钙、进口钙品类市场,成为进口钙领先品牌。
为了顺应政策变化,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百洋医药从品牌型企业向商业化平台转型,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医药工业企业提供全渠道商业化解决方案。
此外,一日千里的互联网科技,也在改变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逻辑。
百洋医药是国内最早一批通过数据分析实施精准营销的企业之一。在做迪巧时,百洋医药就采用DMP选择性投放“窄告”,通过互联网广告取代了传统的电视 “广告”,不仅缩减了推广费用,更精准的触达了目标人群,建立了品牌认知。
百洋医药擅于运用大数据技术,也体现在自身数据平台的构建上。在十多年业务开展,沉淀了丰富的数据资产,构建出覆盖全国零售终端、主流医院信息的全数据平台。据悉,全数据平台作为指导业务的市场地图,能帮助客户进行优质市场资源分配,优化资源配置。
百洋医药的“朋友圈”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的链接作用下,上游企业、下游终端与商业化平台组成了新型、协同的“朋友圈”。目前在百洋医药“朋友圈”里的品牌包括罗氏制药、安斯泰来、杰特贝林、西安杨森、武田等跨国巨头药企,也包括国内自主创新的医药企业——依托百洋的商业化平台,一个涵盖处方药、非处方药、膳食营养补充剂、医美产品等多品类的大健康品牌矩阵初具规模。
让世界级医药巨头不约而同地和百洋“加好友”的原因,正是因为百洋医药搭建起一个全渠道的“品牌高速公路”,优质产品可以迅速布局到全国的终端市场并进入使用场景,使得品牌价值快速释放。这不仅是跨国企业的诉求,特别对于国内中小型创新企业来说,与其从无到有自建团队,承担较高的营销费用,不如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节省了营销推广的费用,可以更聚焦在研发上。
此外,据公开报道,百洋医药近期还搭建了功效型化妆品商业化平台,赋能功效型化妆品品牌进入市场,目前已牵手射频仪品牌初普、类人胶原蛋白领导品牌可复美等。这又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当前,中国医药(行情600056,诊股)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是跨国药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商业化平台的助力,国内药企在加速创新转型的趋势下,更需要借助商业化平台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来占领市场先机,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这既是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又是提升国民基本素质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医药产业日趋成熟、行业细化分工需求日渐迫切的背景下,百洋医药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在以创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打开了一扇通往价值实现的大门。
换句话说,只有把自身资源优势与外部历史责任很好地结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企业未来才一定会做得大、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