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动能将加速释放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3-18 10:30: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两年间,大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其中,金融市场互通有序推进、跨境资金流通不断提速,使大湾区金融活力进一步释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多位政协委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澳两地长期繁荣稳定,对港、澳金融业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对金融机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我建议,加快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尽快打造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表示。
据了解,自《纲要》提出“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后,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2020年9月,广州省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均提出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意见。
吴良好建议,应遴选具有机构布局优势、资产质量优良、运营经验丰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2020年澳门经济受疫情冲击巨大,‘一业独大’的脆弱性凸显。”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陈明金直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明金提交了《关于支持澳门金融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提案》。他认为,多年来,澳门特区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本地市场规模有限,多元发展潜力无法有效激发。
陈明金分析认为,金融业具有资金禀赋和附加值大的属性,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澳门发展金融业具有诸多优势,作为国际自由港,澳门的经济运行模式、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没有资本管制,税率甚至低于香港。但同时也面临着金融人才匮乏、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与内地金融合作受制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资金融通存在不少障碍。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一是进一步支持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在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强化区域合作的同时,应结合澳门金融业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对澳门本土银行的内地控股投资主体在增加对澳门本土银行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上(如资本补充、跨境金融合作探索等)进行全方位支持,为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发挥澳门本土银行长期深耕葡语系国家的优势,支持其在葡语系金砖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设立营业机构,充分发挥金融的纽带作用,助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建设。四是支持在大湾区深度布局、具有良好经营基础的澳门本土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在股东资质方面考虑澳门银行业实际,给予适当倾斜,并享有充分的投票表决权。
“如果能进一步充分发挥和调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福建以及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具有广泛、密切联系的侨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为当地华侨华人和侨商侨企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对于‘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顾问周安达源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周安达源的提案聚焦“发展华侨金融、凝聚侨心侨力”,助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他建议,一是要支持香港侨资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做强做优华侨金融。对于在联通海内外华侨华人具有天然优势的香港侨资金融机构,建议在补充资本、新业务牌照、境内外市场上市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做强做优华侨金融。二是要支持具有优势的香港侨资金融机构“走出去”。例如,支持香港集友银行在东南亚华侨华人聚集地(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设立分支机构,为当地华侨华人、侨商侨企和各类与中国有业务往来机构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展望未来,上述政协委员的深入思考和务实建议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新的金融动能,而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