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最新!《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所揭示的金融监管趋势

来源:普益标准   2021-02-08 14:22:16

近日,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主办的《金融监管研究》首次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描述了影子银行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中国影子银行的判别标准、范围和规模,以及影子银行三年治理的背景、过程和成效等,并提出相应监管建议。《报告》的出台为影子银行的研究和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影子银行报告》的关键数据和观点

1.何为影子银行?

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后官方多次针对影子银行发声,但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十分模糊。《报告》首次对我国影子银行进行了界定,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指常规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金融中介业务,通常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载体,对金融资产的信用、流动性和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转换,扮演着“类银行”的角色。

同时,《报告》兼顾影子银行国际标准的共性特征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设置了四项界定标准,包括监管覆盖范围和强度、产品结构复杂性及杠杆水平、信息披露充分性与全面性以及集中兑付压力。据此,我国影子银行分为基本符合四项界定标准的广义影子银行和影子银行特征更加显著、风险程度更为突出的狭义影子银行两大类。

表1:影子银行的分类及范围

资料来源:《中国影子银行报告》

2.三年治理成效

2008年后,影子银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超20%,到2016年底,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在影子银行加速狂奔的背后,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违法违规问题也异常严重,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因此,自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针对影子银行进行了精准拆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2019年末,广义影子规模降至84.80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规模则降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其中高风险业务受到重点清理,同业理财、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期委托贷款和网络借贷P2P贷款均大幅下降,尤其是同业理财由2017年初的峰值6.8万亿元降至8400亿元。与此同时,影子银行的经营活动愈发规范,风险抵御能力也有所提高。

图1:广义和狭义影子银行变化情况(万亿)

图2:部分高风险业务变动情况(万亿)

资料来源:《中国影子银行报告》

二、关键数据和观点所揭示的金融监管趋势

趋势一:影子银行的界定更准确,标准初步确立

在《报告》发布前,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十分模糊,因此难以准确计量影子银行的真实规模和业务分布。规模估计过小易产生大意心理,规模估计过大又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两种情绪会削弱影子银行的监管效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前,有必要对影子银行进行准确的界定。

《报告》首先明确了影子银行的定义,提出了我国影子银行范围的判别标准,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区分出了广义和狭义影子银行,分别给出了属于其范围的业务活动。然后,准确计量出影子银行的真实规模和业务分布,以此基础探索有效的监管政策。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底,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为84.80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狭义影子银行规模为39.14万亿元,占广义影子银行的46.2%。

图3: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万亿)

图4:中国狭义影子银行规模(万亿)

资料来源:《中国影子银行报告》

趋势二: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被重点清理

影子银行游离于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和救助体系之外,风险隐蔽,难于识别,构成了系统性风险的重大隐患,但它有助于金融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满足金融消费者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是金融中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时,监管机构要预防不分主次和“一刀切”等问题的出现。在制定监管政策时,监管机构应对影子银行不同业务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进行权衡,采取“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

《报告》显示,监管机构首先在界定影子银行时区分出了影子银行特征更加显著、风险程度更为突出的狭义影子银行。其次,在过去三年的监管活动中,监管机构优先清理了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包括同业理财、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期委托贷款和网络借贷P2P贷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四大业务的规模分别由2016年末的6.8万亿元、23.05万亿元、13.2万亿元、0.82万亿元降至2019年末的8400亿元、15.98万亿元、11.44万亿元和0.49万亿元。

趋势三:脱实向虚、层层嵌套的交叉业务被重点清理

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格局下,不同机构和业务的监管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带来了监管套利空间。例如,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与券商的资管业务的监管要求相比,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的监管要求较为严格。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因此,监管机构应分类施治,统一同类业务的监管标准,在压缩“监管真空”区域的同时,对症下药。

《报告》显示,监管机构规范了对交叉金融监管,按照信贷分类标准把非信贷资产纳入统一分类,对将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实行统一管理,重点关注脱实向虚、层层嵌套的交叉业务。2020年上半年,信托金融同业通道业务较历史峰值下降5.3万亿元,同期证券业资管规模下降幅度超过45%,而基金子公司通道产品仅2018年就减少了1.55万亿元。

三、总结

经过近三年的专项整治,我国广义影子银行的规模下降了约16%,受到重点关注的狭义影子银行的规模的降幅更大,约23%。但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较长,存量规模依然庞大,尤其是本轮监管中不是重点的非狭义的广义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仍有45.66万亿元,同时部分狭义银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也不小。因此,在从严监管的趋势下,监管机构将继续拆解影子银行业务,未来两类影子银行的规模仍可能会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在未来的监管方向和重点中,多层嵌套投资、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等交叉业务和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仍是监管要抓的重点,如年内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不得为委托人或者第三方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服务”,《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规则也严禁发行具有“嵌套”交易结构的产品。在此背景下,不属于影子银行业务的资管业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因此,各资管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禀赋优势,积极布局主动管理类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在固定资产投资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固收+”产品体系,并通过FOF/MOM形式涉水权益市场,规避自身权益投研能力不足的短板;对信托公司而言,大力发展服务类信托,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同时通过布局家族信托业务抢占财富管理市场;对保险资管而言,凭借自身的牌照以及长期资金优势,布局长期限投资领域的资产,如基础设施等;对券商资管而言,创新产品体系,提高投顾服务能力,积极向财富管理转型;对公墓基金而言,充分利用自身投研优势,抓住银行理财的FOF/MOM机遇,打造机构定制产品;对私募基金而言,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普E智选APP涵盖数据、研究、咨询、评价、科技等多方位功能,服务于用户的日常决策,为大资管行业核心的业务场景“信息撮合、产品交易”提供稳定的架构和平台。下载并登录普E智选,可查看更多关于银行理财的最新数据和资讯:

1、原创资讯和文章

2、相关问答模块

3、理财产品数据查询与统计

4、资管行业研究报告

5、相关培训课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普益标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