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建设:“房二代”首秀过关,然两大“顽疾”未除
来源:览富财经 2021-01-20 11:23:29
在“房二代”陈昱含上位第一年,中南建设(000961.SZ)最终未能完成当初设定的2300亿销售目标。这虽然不影响“首秀”过关,但显然留下了遗憾。不过,对于陈昱含及团队来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未来要面对毛利率偏低、债务规模攀升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更多的经营智慧。
“房二代”首秀及格
已经进入新老接替的中南建设,在扶正“房二代”之后的第一年,表现虽然谈不上优秀,但或已越过了及格线。
日前,中南建设发布经营情况,2020年12月,该公司实现销售287.5亿元,同比增加14.5%;销售面积221.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2%。
2020年中南建设实现销售额2238.3亿元,同比增加14.2%;实现销售面积1685.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4%。不过,2020年中南建设最终还是未能完成设定的2300亿元销售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在2020年初出走,对中南建设2020年的销售目标的完成,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也使得“房二代”陈昱含、也就是中南建设的实际控制人陈锦石的女儿上位,显然不能用优秀来定义。
中南建设近几年顺风顺水,并步入增长“快车道”,陈凯功不可没。公开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南建设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金额从502亿快速增长至1961亿,年复合增速高达57.48%;同期,营业收入从344.4亿元增长至718.3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7.77%;归母净利润也从3.39亿元提升至4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0.71%。而这段时期,正是由陈凯操盘中南建设下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南置地。
而在中南置地之前,陈凯已经证明了自己。2012年3月,陈凯加入阳光城任总裁,用3年时间带领阳光城实现从23亿元到230亿元的飞跃。
当然,中南建设业绩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给陈昱含涨了不少分。中南建设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亿元~80亿元,对应比上年同期增长44.12%~92.17%。
毛利率偏低
首秀虽然过关,但对陈昱含及其团队而言,仍然需要直面一些难题,毛利率偏低问题首当其冲。
作为一家销售规模突破了两千亿的房企,中南建设的毛利率实在有点“拿不出手”。根据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其毛利率为18.33%,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65个百分点。
而实际上,近年来中南建设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历史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其毛利率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2016年跌破20%之后,就一直未能重新回到该水平线之上,2018年是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也不过19.56%。
中南建设毛利率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水平?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中南建设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17.93%,低于以证监会标准统计的A股上市地产公司毛利率算术平均水平35.75%。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毛利率偏低,净利率也好不到哪里去。近年来,中南建设净利率一直在个位数水平徘徊,而依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在净利润率方面,TOP50房企平均值为14.29%,作为其中一员,中南建设显然拖了后腿。
正因为2019年中南建设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降低2.30个点,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问询关于中南建设地产业务毛利率所处的水平及差异原因,以及未来在提升主业毛利方面拟采取的举措。
中南建设主要围绕公司负债、存货、关联交易、PPP项目、毛利率等方面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公司不追求高价格预期和高利润率,而是更看重项目的周转和利润率的确定性,希望以不高的利润率,但更好周转率和确定性,实现好的资产回报率。
由此看来,未来一段时间里,其毛利率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提升。
债务压力巨大
负债规模越来越大,是中南建设必须面对的另外一个难题。
根据中南建设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负债总规模已经突破三千亿关口,达到3032.04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达到916.72亿元。也正是因为如此,其资产负债率仍然高达89.02%。
中南建设曾在回复深交所时表示,“公司起点低、净资产积累少,融资成本高,所以公司房地产业务不能像行业其他公司一样依赖提高杠杆,储备更多土地。”
或许还不只是“不能”,面对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中南建设或许是“不可能”。据了解,目前中南建设仍踩两道红线,有息负债年增速的上限被控制在5%。如果再不“降负”,即便是中南建设想要像其他公司一样依赖提高杠杆,也绝无可能。
陈昱含曾如此评价行业:经营安全以信用为锚,信用向规模和速度低头,规模和速度要求高周转和高杠杆,高周转和高杠杆下牺牲经营质量。
或许,不用中南建设主动降速,行业形势有可能会倒逼它“慢些走”。在融资规模受到控制的前提下,中南建设或许只有选择放弃规模,转而关注经营安全。
2020年未能完成目标,或许是在债务压力之下而不得不“减速”的被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