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债市深度和广度 激发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来源:证券日报 2021-01-09 11:22:13
最近,有一份报告引起笔者关注:根据渣打银行发布的《中国利率市场-2021年展望》,外资流入中国债市规模在2020年达到约1万亿元之后,在2021年或将增加至1.3万亿元-1.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来自中央结算公司:境外机构投资者2020年12月份增持1185.08亿元人民币债券。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据统计,2020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资金量已经超过万亿元。
外资流入中国债市,是多重因素积极推动的结果。就如渣打银行所言: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量宽、中国国债相对发达经济体国债利差创新高、中国国债继续纳入国际指数、人民币乐观前景。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总体平稳规范。截至2021年1月7日,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14.23万亿元。这离不开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是,在笔者看来,仍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等,以进一步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满足全球资金的配置需求。
在这方面,相关部委已经有所表态。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介绍,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融资工具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而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易会满提出,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
交易所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之一。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制度与监管体系,制约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一些制度“短板”正逐步补齐。
1月4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一系列的举措也早已经落地。比如,为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规则统一,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促进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将自2021年5月1日施行。
在笔者看来,这是规范和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因为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已统一为注册制,但不同债券品种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有一定差异。信息披露的要求统一,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将降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成本及跨市场差价,进一步推动不同债券市场间的互联互通。同时,还有利于规范各参与方的行为,促进直接融资。
回顾已经过去的2020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明显增加,在落实“六稳”“六保”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所起的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
展望刚刚起步的2021年,笔者认为,债券市场依然大有可为,但在这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债券市场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激发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