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策略:全球高温干旱带来哪些启示?
来源:金融界 2022-08-30 21:22:05
核心结论:①近期全球面临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引发全球能源和农业问题,为未来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启示。②启示1:高温干旱下全球局部地区缺电,反映电力系统能源结构单一、电力供需时空错配问题,需加大风光储和电网建设。③启示2:高温干旱导致全球部分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生产受限,需重视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相关机会如种植和种业。
全球高温干旱带来哪些启示?
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国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并对当地的电力系统和农业种植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其实,近年来全球的极端天气已愈发常见,20年底时我国湖南、江西等地曾因寒潮启动有序用电工作,21年6月时美国西南部多地连续数日遭遇创纪录高温,导致电力供应紧张。未来,全球极端天气存在持续频发的可能,该如何应对?对此,本轮的高温干旱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1.当下全球多国遭遇高温干旱极端天气
此轮高温干旱波及我国长江流域多个省市,严重程度为1961年以来最大。入夏以来,国内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其中重庆、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多地气温突破历史纪录。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今年6月13日以来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同时,7月以来长江流域出现明显旱情,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8月17日,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顾斌杰于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总体来看,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欧洲:“或将成为5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除我国以外,欧洲同样遭遇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干旱,7月欧洲最高气温打破历史最高值。同时,降雨量的明显减少导致欧洲大部分土地进入干旱期,据欧洲干旱观测站,8月初时超过60%的欧盟土地已经进入干旱造成的危机之中,其中47%的土地处于“警告”状态,17%的土地因干旱进入最高等级的“警戒”状态。根据新华网(行情603888,诊股)援引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专家发言,本次的欧洲干旱或将成为“5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美国目前也面临着严重干旱。根据光明国际网、中新社援引美国国家抗旱中心8月18日发布的监测地图,美国东北部多州正遭遇严重干旱。为应对缺水状况,纽约州部分地区已开始限制用水。根据美国干旱监测类别占比,截至8月16日,美国已有66.6%的地区处于干旱状态,其中34.8%处于严重干旱及以上,目前美国干旱地区占比在2000年以来仅次于2002年(全年最多有71.4%的地区处于干旱)和2012年(80.8%的地区处于干旱)。
2.中国、欧洲电力供应紧张
当前的高温干旱直接影响到了各国的电力部门,这类极端天气不仅导致了用电需求大幅增加,同时也明显影响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高温干旱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电力供需错配。以我国四川省为例,四川省的电力结构中水电的占比约为80%,而近期的高温干旱天气使得长江流域的水库群受到较大影响,截止2022/08/25,今年7月三峡水库来水入库流量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35%、8月下降约50%,接近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进而造成明显的电力供给紧张。根据央视新闻,截至08/19,四川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9亿千瓦时锐减至4.4亿千瓦时,下降了51.1%。而另一方面,随着四川全省降温负荷急剧攀升,总需求负荷上涨25%,因此“一降一升”加剧了此次四川省电力保供的严峻形势。据四川日报8月16日报道,针对此轮高温天气电力保供新形势,经济和信息化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单位)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其中从8月14日至20日对部分高载能企业实施停产让电于民的调控。不过,我们在《历史上四次限电事件回顾-20220818》中分析过,未来随着我国气温逐渐回落,本次高温干旱造成的限电压力也将缓解,对我国整体而言更偏向是短期扰动。据央视网报道,随着气温下降,局部地区降雨,截至28日中午12点,四川省一般工商业用电已经全部恢复,除高载能行业外,大工业用电正在逐步恢复用电。后续水电来水持续好转后,大工业用电将全部恢复正常用电。
高温干旱对欧洲的水电、核电和煤电均造成影响。对于欧洲,当前的高温干旱天气在多方面扰动了当地的电力系统。在欧洲的电力结构中,占比前四的能源分别为核能23%、天然气21%、煤炭18%、水能16%。而在高温干旱天气下,不仅水力发电将明显减少,同时用于冷却核反应堆的河流水位降低、温度升高,也将使得核电生产受限。根据新华网援引挪威咨询企业吕斯塔德能源公司的统计数据,受持续干旱影响,欧洲今年前7个月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0%,核能发电量减少12%。此外,用于能源运输的莱茵河水位已明显下降,正常年份下,德国30%的石油、煤炭依赖内河航运,而内河航运80%的运输量都在莱茵河上。莱茵河水位持续下降将导致大部分运输煤炭的船舶无法通航,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德国运输与物流协会最新预测,莱茵河上的煤炭运量今年只能达到预期的65%。俄乌冲突后,欧洲本就面临能源短缺的困境,而当前的高温干旱恐将进一步加大欧洲的能源压力。目前欧洲的电价已再次走高,截至2022/08/24,德国和法国的电价相较去年同期已增加了6倍以上。
3.中美欧部分农作物供应受限
除了能源供应问题外,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气候较为敏感,因此极端天气往往也会对农业种植造成明显的冲击。
我国南部地区秋粮产量或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长江日报援引我国水利部数据,截至8月22日,我国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10省市耕地均受到干旱影响,耕地受旱面积达到了4848万亩。这些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60%。8、9月为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而近期长江流域持续的高温干旱或将对秋粮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8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党组会议,研究抗御南方高温干旱夺取秋粮丰收有关工作。会议指出,“高温干旱已成为影响南方秋粮丰收的最大威胁……当前旱情仍在发展,高温热害和干旱碰头,造成南方部分地区中稻、夏玉米受灾较重,抗灾救灾形势严峻、任务紧迫。”
美国棉花等作物生产受限。美国农业同样明显受到了干旱影响,美国农业联合会2022年的调查显示,74%的美国农民认为今年的干旱将影响收成,33%的农民表示由于干旱被迫销毁作物,由此可见,此次的干旱或将明显影响美国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其中,美国棉花是受此次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较大的品种,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22/23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将同比下降28%,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其他作物,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棉花主产地得克萨斯州干旱面积占比高达94.8%(截至2022/08/23)。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出口国,其棉花出口占据全球棉花出口量30%-40%的份额,其中最大出口对象是中国,2021年我国约有39%的棉花进口来源于美国。
欧洲玉米等作物产量或将明显减少。无独有偶,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受干旱影响,今年欧洲地区夏季作物产量或将大幅减少,其中产量下降最明显的是玉米、向日葵(行情300111,诊股)等作物。欧盟27国2022/23年度玉米的产量预计为6000万吨,相比于21/22年度的7098万吨下降了15.4%;2022/23年度的葵花籽油产量预估为970万吨,相较21/22年度下降6%。
4.启示:重视风光储电网建设和粮食安全
未来,全球极端天气或将持续频发。尽管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往往更偏向是短期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视角下,未来全球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可能将明显增加。今年8月17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在《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中表示,全球范围内,至少近十年或更长时间都将频发这种高温天气,甚至出现超高温天气。此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发布的气候科学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指出,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将加剧极端温度、极端降水、台风、干旱等复合极端事件,未来全球绝大部分有人口居住的地方都将出现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极端高温或极端气候。
未来极端天气可能愈发常见,而我们可以将当前的高温干旱天气视为一次压力测试,在此过程中全球电力系统和农业暴露出的问题可能将在未来重演。我们在前期报告《四大领域自主可控有哪些机会?-20220815》中分析过,当下内外复杂背景下,需关注能源和粮食等领域自主可控的机会。未来,极端天气可能频发的预期下,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将愈发重要。
对能源体系启示:优化能源结构、加快风电光伏建设、推动新型储能和电网发展。其实,近年来我国和海外极端天气带来的电力短缺事件不在少数,而这也反映了依赖单一清洁能源的电力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从短期视角来看,全球各大经济体仍需依赖传统能源来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而中长期视角下,俄乌冲突后能源安全问题本就日益突出,叠加未来极端天气可能频发的预期下,全球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将愈加迫切,其中风电和光伏有望成为各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预测,为实现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目标——到2050年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2022-2030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的理想年均复合增速至少要保持在15%以上。光伏方面,根据Solar Power Europe,乐观情境下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458.8GW,较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22%,中性情境下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346.4GW,较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16%。
此外,在极端天气可能多发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能源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或将持续面临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而新型电网中特高压是解决新能源电源与终端负荷空间错配的核心举措,加快电网建设、加强跨区输电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困境。目前我国已在大力发展电网建设,参考中国能源报报道,“十四五”期间国网特高压投资规划3800亿元,或有望成为电网投资的重要结构性增量。同时随着风电光伏建设的提速,新能源消纳规模不断加大,新型储能也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年上半年我国储能总装机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0%。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而21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仅4GW,储能领域未来还有6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极端天气导致全球农产品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俄乌冲突之后,本次的高温干旱给全球种植供应链带来新的扰动因素。目前,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但从生产效率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水稻、大豆单产均低于美国。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对各类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提出了明确目标。此外,在未来极端天气可能频发的背景下,加快培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种是重大需求,未来需大力推进我国种业技术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6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100亿元,20-26年期间年化增速达9.8%。
风险提示:极端天气超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