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赛道迎窗口指导,不能再随意命名“固收+”,30%权益投资上限是门槛,业绩分化与规模下降后再迎新生?
来源:财联社记者沈述红 2022-08-17 09:25:48
财联社8月16日讯(记者 沈述红)万亿级赛道——“固收+”迎来了新的监管窗口指导。
财联社记者最新获悉,多家基金公司近日已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未来将对“固收+”产品权益投资比例做进一步限制。其中,权益投资比例超过30%的产品将不能被定义为“固收+”。新发基金中,二级债基与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基金,才能称之为“固收+”产品。权益资产在该范畴以外的偏债混合型新基金,则可能不得以“固收+”的名义进行宣传。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次监管的窗口指导,实质上是在过往“固收+”产品定义较为模糊的基础上打了“补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使之能回归到“固收+”的应有之义。随着“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滥用,既能明确这类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避免误导投资者,给他们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
“固收+”基金迎窗口指导
多家公募基金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证实,近日已收到监管的窗口指导,未来将对“固收+”产品权益投资比例做进一步限制。
华南多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基金合同中,权益投资比例超过30%的产品将不能被定义为“固收+”。
“我们在申报产品时,被要求在产品承诺函中照此进行约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之前一直以为这个只是传言,没想到是事实。”华东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称,公司产品和营销部门也在研究是否要对旗下以“固收+”为名义宣传的产品,尤其是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新产品推介资料进行修改。
针对新发基金,有基金公司人士称,监管要求权益资产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基金,才能称之为“固收+”产品。权益资产在该范畴以外的偏债混合型新基金,则不得以“固收+”的名义开展宣传推介。
对于这一点,不同基金公司有不同的解读。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认为,二级债基也属于“固收+”产品范畴,其权益投资比例不高于20%,是典型的“固收+”品种,公司旗下相关产品不受影响。但据其了解,未来新发的“固收+”产品,或将有持有期设置。
另有公司出于更为审慎的态度,短期内不会将二级债基以“固收+”口径进行宣传。“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一律从严。后续我们会观察监管是否会细化对该类产品的监管,以及同业其他公司的实际做法,来决定我们自身的产品策略。”
而在老产品基金合同中,基本没有规定“固收+”权益投资下限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了稳妥,我们的做法是暂时都不对这些产品以‘固收+’名义宣传。”上述人士指出,其公司暂时不会为了“固收+”这个宣传口径,而去修改产品合同。
不过,在投教层面,多数基金公司表示,只要不涉及具体产品名称,“固收+”的投资者教育是不受阻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并非所有公募基金公司都收到了上述窗口指导。据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华北、华东、华南都有不少公募机构未收到相关监管窗口指导。
回归“固收+”应有之义
当下市场中,“固收+”产品通常包含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产品,部分基金公司将灵活配置型基金中的偏债类产品也纳入其中。但在实际产品合同中,部分偏债混合型产品权益仓位上限超过了30%,有的甚至高达60%,“固收+”的概念也因此较为宽泛,部分产品波动较大。
对于此次窗口指导,上述业内人士称,在过去几年里,由于部分公司旗下权益投资超过30%、40%甚至更多的产品,都被冠以“固收+”产品进行宣传,“固收+”的旗号存在被滥用的现象。这与普通投资者对“固收+”产品“债基打底,权益仅作为辅助、稳健低波动”的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固收+”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监管或许认为当下是时候对该类产品进行把控了。
“这次监管的窗口指导,实质上是在过往‘固收+’产品定义较为模糊的基础上打了‘补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使之能回归到‘固收+’的应有之义。”前述华南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随着“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滥用,既能明确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避免误导投资者,给他们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
另有基金公司产品部门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不少“固收+”产品的高波动和亏损的现状,使得投资者抱怨声四起,渠道方面接到的相关投诉比比皆是。“很多持有人因为‘理财替代’等宣传口径购买了‘固收+’产品,但今年行情下,很多‘固收+’产品出现亏损,且净值波动较大,让很多对该类产品报以‘稳健、可攻可守’想法的持有人期待落空,叠加基金公司自身在营销层面的一些问题暴露,引发了监管的持续关注。”
一位银行渠道人士指出,此次窗口指导,如果能让基金公司多点贴合实际的营销宣传,多点风险意识,多点从持有人利益着想,就是一件好事。
业绩分化与规模缩减背后的空间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今年较大的市场震荡下,一些“固收+”基金的确未能守住正收益,也出现了较大净值波动,背离了这一产品的应有之义。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1158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0.53%,其中仅有430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为正,占比不足4成。
分化已然成为关键词。年内收益率最高的一只“固收+”产品——华商丰利增强定开回报达到了14.18%,亏损最高的一只产品——嘉合磐石回报则低至-13.77%,首尾相差近3成。同期,还有6只“固收+”产品年内亏损逾10%。从仓位配置来看,收益率靠前的二级债基,主要配置了可转债。
净值波动的背后,不少“固收+”基金的规模也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固收+”基金(含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共计1132只,比去年底增加157只;管理规模合计1.77万亿元,较去年底缩水703亿元,降幅为3.82%。而与今年一季度末相比,二级债基二季度末规模下降逾300亿元,偏债混合基金规模整体较一季度末有所增长。
其中,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二季度末规模为626.16亿元,相比一季度末规模减少超过百亿元;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券二季度末规模较一季度末减少超80亿元;工银产业债债券二季度末规模较一季度末减少超20亿元。不过,同期也有不少“固收+”产品,如天弘永利债券、长城悦享增利、广发集裕等凭借稳健的收益等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华南一家中型基金人士分析,今年“固收+”产品规模变化主要源于净值收益和回撤整体表现一般。上半年市场大幅震荡,“固收+”基金如未能控制好组合的股票债券配比,就会产生“固收-”的效应,产品也容易遇到赎回。
不过,在该人士看来,“固收+”投资市场空间依旧广阔,随着这类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进一步细化,基金公司未来可以在稳健收益、严控回撤、注重投资者体验等方面下功夫,未来依旧有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