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使用预制菜不告知消费者?中消协点名,律师称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来源:红星新闻   2022-08-04 22:22:06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的问题,并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据了解,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商家),一些连锁店预制菜餐食占比达100%,但大部分商家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使用的是预制菜。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这一行为涉嫌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味道比不上现制菜、不告知消费者还涉嫌违法,为何预制菜仍受到越来越多的连锁店和外卖商家欢迎?

使用预制菜不告知消费者?

中消协点名 律师: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近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热点分析》,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的问题,并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近些年,预制菜逐渐成为了快餐、外卖商铺选择的原料,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真功夫、吉野家预制菜餐食占比达100%,西北莜面村和小南国也达到了85%。

红星资本局8月4日在外卖平台查阅吉野家、真功夫两品牌门店菜品,介绍并未标明是预制菜。当红星资本局询问两品牌门店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时,吉野家一门店承认,真功夫一门店否认,称都是现制菜。

胡钢律师8月3日向记者表示,商家若未告知产品是预制菜餐食,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相关经营者存在虚假告知或隐瞒真相,致使消费者误认误购的,涉嫌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实施消费欺诈的经营者承担“退一赔三 最低五百元”的惩罚性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胡钢律师还认为,预制菜的成本、添加剂使用情况、营养价值等跟现做现炒的菜品有差异,消费者有权且有必要知晓菜品的真实“身份”,商家不应隐瞒。

红星资本局还了解到,商家使用预制菜菜品的食材成本比现制菜高。据安信证券《2021年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一份卤肉饭外卖商家用预制菜的食材成本是7.5元,直接购买食材的成本为6.5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元的餐品直接购买食材也比预制菜食材成本便宜1元。

既然预制菜在味道上不如现制菜,不告知消费者涉嫌违法,食材成本还更高,餐饮行业为何还要追捧预制菜?

餐饮业有“三高”

预制菜成了一剂“药”

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餐饮企业各项成本占比前三的是原料进货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占总营收72.45%。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随着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逐渐上涨,餐饮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

据安信证券、前瞻产业研究院,预制菜既能提高出餐速度、效率,又能降低整体成本、提升利润。还是以一份卤肉饭预制菜为例,虽然食材成本比现制菜要贵1元,但其人工成本低了0.8元,租房成本低了0.4元,能源杂费低了0.2元,合计利润多了0.4元。

根据以上数据,餐饮业的“三高”,预制菜可以改善。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企业还依靠预制菜零售业务获得第二增长点。

广州酒家(603043.SH)已推出广式豉油鸡、传统咕噜肉等20款预制莱单品。2020年,其受疫情影响餐饮业务营收较上年下滑26.7%,但整体营收仍保持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速冻食品40.08%以及月饼系列15.59%的营收增长。

据其2022一季度财报,广州酒家的速冻食品业务继续增长,成为营收第一、同比增速第一的业务,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速为27.66%。

由此可见,速冻食品(预制菜)成为了广州酒家的重要增长点,该业务甚至带动公司整体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酒家的预制菜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但许多商家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预制菜,消费者发觉口味不对后是否还会复购?将是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张露曦

编辑 肖子琦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