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手持期权的互联网人:赚钱速度赶不上公司股价跌幅

来源:红星资本局   2022-03-17 09:22:09

“今天‘鹅厂’变‘鸟厂’了,因为‘我’被跌没了。”

“阿里是所有中概股里最惨的,人家每天只跌8个小时,阿里美股港股一起,可以跌16个小时。”

最近,“中概股大跌”成了投资圈讨论度最高的话题。阿里巴巴(BABA.US)、爱奇艺(IQ.US)、拼多多(PDD.US)、哔哩哔哩(BILI.US)等一众热门中概股的股价走势,也牵动着不少互联网大厂人的心。

为了将人才与企业利益绑定,互联网公司往往会对级别较高的员工采用“现金+期权/股权”的薪资体系。随着公司股价大跌,期权与股票带来的财富增长也在不断缩水。

“这一年又白干了”,3月16日,来自阿里巴巴的刘晨(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最近公司内部不少手握期权的员工都发出这样的感叹。相比公司配期权的员工,自己出钱购买自家公司股票的互联网人,更是“有苦难言”:“最近都是无效上班,赚钱的速度跟不上公司股价跌幅。”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对互联网公司肯定是长期看好的”,在陈琦(化名)看来,投资本身是一件长线的事情,短期的波动不必太在意。

据新华社消息,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其中提到,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16日下午,港股科技股普遍大涨,有市场声音预计,中概股和港股的“至暗时刻”或将结束。

中概股大跌 互联网人财富缩水

谁在焦虑?

就在几天前,中概股经历了它的“至暗”时刻。

3月11日收盘,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HXC)下跌10.01%,创下了2008年10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爱奇艺、拼多多、京东(JD.US)、哔哩哔哩、阿里巴巴等热门中概股几乎“无一幸免”,集体大跌。

到了3月14日,中概股再度遭遇集体重挫。截至当天收盘,金山云(KC.US)几近腰斩;知乎(ZH.US)、爱奇艺、拼多多均跌20%以上;网易有道(DAO.US)、京东、哔哩哔哩、阿里巴巴、斗鱼(DOYU.US)、携程(TCOM.US)跌逾10%。

有股民自嘲:“原本以为是黑色星期一,没想到是黑色一星期。”

互联网公司股价大跌带来的焦虑情绪,也蔓延到了员工。

“这一年又白干了”,3月16日,来自阿里巴巴的刘晨(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最近公司内部不少手握期权的员工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为了将人才与企业利益绑定,互联网公司往往会对级别较高的员工采用“现金+期权/股权”的薪资体系,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士对红星资本局解释。

“而期权从一张合同变成现金,要经历授予、归属、行权和变现退出四个环节,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员工等不到全部授予,期权价值就已蒸发了一半以上”,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刘晨也有类似的感叹:“此前阿里巴巴美股价格处于高位时,员工卖掉股票光是交税都要交80美元左右,但是现在的股价连之前交的税都比不上。”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阿里巴巴美股在2020年10月迎来股价最高点319.31美元/股,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其股价一路下跌,截至3月15日收盘,报76.76美元/股,总市值2080.9亿美元。

随着公司股价大跌,期权与股票带来的财富增长也在不断缩水。拿刘晨举例,他手里的股票价值已经蒸发了60%以上,但由于部分期权还未行权,无法交易,也只能“放宽心”。

“但对于一些急需用钱买房,或者还房贷的员工来说,压力还是蛮大的”,刘晨说。

不止刘晨,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互联网员工都有类似的境遇。3月中旬,一位小红书用户发文表示:“最近我司股价腰斩,股票账户直接缩水了5万美元,攒首付也很艰难。”

掏钱买自家股票的互联网人

“赚钱速度跟不上公司股价跌幅”

相比公司配期权的员工,自己掏钱购买自家公司股票的互联网人,更是“有苦难言”。

“最近都是无效上班,赚钱的速度跟不上公司股价跌幅”,3月16日,同样来自阿里巴巴的员工王鹤(化名)说。

王鹤买入阿里港股的股票,是在2021年上半年,彼时,整个互联网行业正处在市值节节攀升的阶段。

王鹤并不是个例,蔚来(NIO.US)前员工何冰(化名)也告诉红星资本局,他在蔚来工作时,也买了不少蔚来的股票,“对新能源车企的前景很看好,当时我买的3美元/股的价格,后面涨到了60多美元,投资回报率很高了。”

滴滴(DIDI.US)前员工周申(化名)也是如此,他买了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音乐(TME.US)、哔哩哔哩等,甚至直言“买得太多,记不住了。”

为何一致看好互联网公司?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王鹤们,出于对自身行业的了解,认为不少互联网公司是值得持有的好股票,一方面看好这些公司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手里的钱增值。

此前,每当互联网公司上市时,都会传出一个个“造福神话”。以快手(01024.HK)为例,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4551名快手员工认购5.24亿B类股份,以上快手员工人均持股11.5万股,按当时开盘价338港元计算,这些快手员工人均身家超3800万港元。

实际上,互联网人手里的期权价格上涨并不只有上市才能实现。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就连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其期权授予价格、回购价格也是连年上涨。

例如,字节跳动在2020年4月的期权回购价为每股48美元,到了2021年10月,就上涨至132美元,涨幅近两倍,税前回报率近300%。有员工在脉脉平台上表示,“不错,比我买的股票强多了”,甚至有员工选择将年终奖全部换成期权,将其比作“投资”。

当时,在这些手握公司期权的互联网人看来,“公司股票永远涨”已是共识。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互联网巨头的股价开始下行。现状如此,互联网人有的选择“割肉”止损,有的决定长期持有。周申坦言:“手里只剩阿里和拼多多,其余都割肉了”;王鹤告诉红星资本局,幸好投资不多,目前是“躺平”状态,准备长期持有。

而蔚来前员工何冰则自嘲式总结道:“在蔚来工作时,买了蔚来的股票,到现在亏了一辆蔚来。”

互联网公司股价低迷时密集回购

高管坦言:“投资是一件长线的事情”

在谈及互联网公司股价大跌对员工的影响时,网易高管陈琦(化名)表示:“影响因人而异,对于互联网‘老人’来说,不少人都已将手里的股票变现,或者当初授予期权价格特别低,对于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要高配股票、低现金的员工来说,投资失败的情绪会放大;另外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陈琦拿身边的朋友举例,“一个朋友前几年跳槽去了百度,当时百度的股价正处于高位,但是他入职不久,百度的股价便一路下挫,他的股权价值也大跌,但是他坚持到了百度股价回升,跳槽后便卖出所有股票,赚了一笔。”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对互联网公司肯定是长期看好的”,在陈琦看来,投资本身是一件长线的事情,短期的波动不必太在意。

就在3月16日下午,受相关消息面影响,港股科技股普遍大涨,一扫连日来的下跌阴云。

红星资本局梳理,备受关注的腾讯收盘报367元港币,涨幅达到23.15%;阿里巴巴收盘报90.7元港币,涨幅达到27.3%;美团收盘报141元港币,涨幅达32.08%;京东集团收盘报219.6元港币,涨幅高达35.64%。

此外,包括哔哩哔哩、快手、网易等互联网企业股价也普遍大涨,热门中概股纷纷创下近年来单日涨幅新高。

有市场声音预计,中概股和港股的“至暗时刻”或将结束。

光大证券称,目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指数大幅回调阶段,跨境ETF市场显著的资金流入,体现出场内投资者已经开启低位的布局和抄底。

实际上,不止投资者在低位布局,不少互联网公司也趁股价低位时密集回购股票。

据Wind统计,2021年全年,小米(01810.HK)发生了56次回购,合计回购3.42亿股,耗资83.89亿元。2022年,在开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小米便耗资0.29亿港元,回购157.5万股;1月4日-6日,小米频频出手,接连三天不断回购股份。

除了小米,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面对股票大跌,也纷纷开启了股票回购,或为提振市场信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