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邓海清等:双重约束下,央行降准降息等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8-30 18:25:05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30日电 题:《邓海清等:双重约束下,央行降准降息等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 邓海清(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 汪术勤(中航基金固定收益部)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可能会在2021年开始减码QE(量化宽松),但并没有提出加息时间。而新兴经济体方面,3月以来,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韩国相继加息。中国央行会否“随之起舞”?

美联储为何如此“鸽”无底线?

8月27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可能会在2021年开始减码QE”,但同时宣称减码QE并不直接暗示加息时间;即使在债券购买计划结束后,长期债券的高储备仍将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

市场本来普遍预期是美联储9月宣布要缩减QE,12月正式执行。但鲍威尔讲话继续关注就业和经济的恢复速度,继续强调高通胀是暂时性的,比预期更加温和。

疫情发生之后,尤其是2021年以来,美国又出现了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现象。美联储政策选择上更关注就业,在就业复苏未达美联储预期之前不轻言收紧,从而出现了出“高通胀”和“低利率”共生的情况。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高通胀”和“低利率”共生,关键在于其依靠向穷人发钱所派生的需求复苏没有可持续性。一旦发钱结束,需求便重新萎缩,届时通胀和经济增长都会重归下行,失业率重新上升。由于经济和就业复苏的脆弱性,美联储一再强调通胀只是暂时的,持续释放鸽派信号。从深层次原因看,美国债务水平不断攀升,资产价格泡沫不断放大,令美联储没有勇气刺破泡沫。

分化的新兴经济体加息

新兴经济体方面,8月26日,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在此之前,自3月份以来,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相继开始加息。

韩国加息的背景和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并不完全相同。

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加息的主要原因是应对高通胀和汇率贬值、资本外逃压力。受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本币贬值、疫情影响下断供等因素影响,这些国家通胀高企。同时,由于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通胀上行,市场利率回升,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上升,汇率市场和股票市场崩盘的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这些国家不得不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缓解资本外流。

而韩国央行加息的背景是强劲的出口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回血”。韩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9%;2021年上半年韩国累计出口额同比增加26.1%。在增长得到一定保证的情况下,韩国央行得以腾出手来通过加息解决金融市场存在的其他问题和风险:一是通胀压力激增。二是低利率和宽松政策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高企。三是宏观杠杆率飙升,尤其是家庭贷款激增。根据韩国央行8月24日公布的数据,韩国家庭信贷总额在第二季度创下新高,同比增长168万亿韩元,达到1805万亿韩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0.3%,为自200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此次海外加息潮,中国央行大概率还是不跟

2008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日益增强。

2014年1月,美联储缩减QE规模,印度等国纷纷加息。事后来看,中国央行没有因为“海外加息潮”而跟风加息;相反,在2014年中国央行开始了降准降息周期。

2016年7月至8月,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四家央行降息。我们当时指出,中国与上述国家基本面均不相同,中国通胀中枢不会下降,更不会进入通缩。由于“流动性陷阱”和“资产荒”的存在,即使政府保增长,也不会通过央行“宽货币”。因此对于2016年中国央行,我们认为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此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紧货币时代来临。

2008年以来,以出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的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工农业门类体系健全,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抵抗外部冲击的韧性强。2019年以后中国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以内部均衡为主,根据本国经济和金融状况制定本国的货币政策,不会随其他新兴经济体政策起舞,也不会简单跟随美联储。

2020年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在总量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结构性政策,从供给侧入手,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双碳”)、民营中小微企业,注重长效和经济发展质量,是“阶梯状的上升”。

8月23日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来看,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制度改革后,OMO利率(政策利率)―M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更加明确。当前MLF利率和LPR利率的利差已经压缩到很窄的水平,很难继续压缩了,所以7月份央行全面降准后LPR报价并未下行。在稳增长和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双重约束下,未来中国央行降准降息等政策具有可持续性。(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