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火热,融资已超2500亿:一场包裹火与冰的“氢”功正在上演
来源:财联社 2021-08-22 10:23:03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当前,国内多家企业纷纷从制氢、储氢、用氢等方面大力布局氢能行业。有行业数据统计,2021年1-7月,国内氢能产业公开投资事件超80起,名义总投资金额逾2500亿元,同比增长超90%,其中百亿级投资规模的项目超过10起。
随着氢能概念火热、多方纷纷加码,背后交织着怎样的冰与火?
氢能概念股一度暴涨,但也有“遇冷”情况
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氢能源概念股一度暴涨。
8月17日,氢能源概念股厚普股份(行情300471,诊股)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关注函显示,2021年7月5日至8月16日,该公司股价涨幅达195.51%。其中,7月5日至8月13日,两次触及股价异常波动标准;8月16日股价再次涨停。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厚普股份氢能业务收入仅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2.74%。
对此,厚普股份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氢能业务属于起步初期,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仅1300 万元,不足以影响公司的收益,暂时不会成为公司主营业务,未来氢能业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尚不明确。”
同时,8月17日,氢能源概念股致远新能(行情300985,诊股)也因股价异动收到关注函。关注函显示,2021年8月3日至8月16日,该公司股价涨幅达110.82%,与同期创业板综指偏离度较高,期间两次触及股价异常波动情形。
对此,致远新能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目前仍以车载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为主要业务,氢燃料供气系统为研发项目储备阶段,研发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氢能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使用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期,还不具备经济性,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亿华通(行情688339,诊股)、全柴动力(行情600218,诊股)等涉及氢能概念的股票近期也出现了涨停现象。
截至8月20日收盘,厚普股份报收于27.88元/股,总市值为101.68亿元;致远新能报收于39元/股,总市值为52亿元。
资本市场火热的同时,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也有部分企业近期“遇冷”。
8月18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塑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就在8月17日,重塑股份和保荐人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重塑[2021]11号)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上海重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中建证发[2021]1103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资料显示,重塑股份作为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其主营业务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开发服务。
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其招股书所提及的“风险因素”里,除技术升级迭代、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外,还包括未能实现产业化、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收入波动幅度较大、对外担保产生的或有损失、发行失败风险。
企业大练“氢”功,但行业尚存不少难题
“双碳”背景下,不少企业正大练“氢”功。
开源证券研究认为,依据国家的补贴内容判断,现阶段的产业链发展重点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与氢气供给。
具体来看,以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为代表,在发电端有优势的能源巨头重点布局清洁能源制氢;以亿华通、重塑股份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企业,通过参股或合资的方式与产业链内各环节龙头合作,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以潍柴动力(行情000338,诊股)为代表的传统巨头,通过与海外燃料电池龙头巴拉德合资建厂直接引入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
而电池系统内部分零部件仍依靠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如电堆中的膜电极、供气系统中的空压机、氢循环泵等,国内鸿基创能、雪人股份(行情002639,诊股)等在重点突破上述领域。
近一个月以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涌入氢能产业:8月6日,昇辉科技(行情300423,诊股)宣布成立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拟重点聚焦氢能产业,从氢能储能等核心产业环节进行投资、布局;7月29日,协鑫新能源发布了该公司氢能战略。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新能源日报记者,目前氢能源相关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新能源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燃料电池目前的瓶颈技术以及遇到的障碍有:燃料电池的成本过高、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有待提高、电堆的能量密度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的建设需要加速。
“企业还是需要将重心放在打造自身竞争力上。战略方面,企业需要真正关注FCEV(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稳定性、可靠性;策略方面,需要聚焦关键环节技术,攻克氢气泄露、耐久性差等难题。”有氢能行业资深从业者向新能源日报记者如是说。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30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突破1500座;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此外,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向新能源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氢能将在我国重工业、中重型运输、建筑供暖等难以脱碳的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他预测,“2060年,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至近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2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