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火了!一批中小基金公司“逆袭” 震荡市中 “船小好调头”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1-07-03 18:22:02
“船小好调头。”这成为上半年公募业绩状况的真实写照。2021年主动偏股基金半程赛中,领先选手多为规模偏中小的基金。相较于规模量级偏大的产品,这类基金能够通过更加灵活的调仓换股操作应对快速变化的行情。
但在业内看来,这并不代表“业绩是规模的敌人”。只要基金管理规模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水平相匹配,保持产品业绩稳定性,就是合理和适合的。
中小规模基金业绩领跑
日前出炉的主动偏股基金半年度业绩榜单显示,中小规模基金表现整体领先,规模较大的基金则明显落后。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有57只基金(不同份额的基金只统计A类份额)单位净值涨幅超过30%。从截至一季度末的规模看,这些基金中近8成为规模不到10亿的基金,其中规模不到2亿的小规模基金占据多数份额,达到27只。整体而言,偏股基金业绩30强中,5只基金规模位于10亿至20亿区间,6只基金规模在20亿至50亿区间,仅两只基金规模超50亿元,其余17只规模不足10亿的基金中,大多规模在2亿元左右。
从排名前十的基金来看,小规模产品业绩居优的特征更加突出。这10只基金中,一季度末规模最大的产品资产净值规模为16.28亿。其余基金中,4只规模不足1亿,2只规模不到2亿,2只规模不足4亿。金鹰民族新兴以53.15%的涨幅领跑偏股基金,该基金一季度末规模仅1.12亿,较去年末1.29亿还有所缩水。从过往持仓来看,金鹰民族新兴以重仓新能源汽车为主,其次重点布局光伏、医疗健康等板块,在近期行情中获益。
肖肖和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以52.17%的收益率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尽管今年前三个月规模增加近7000万,该基金一季末规模也只有1.49亿元。陈金伟是一位公募“新人”,此前管理专户的他去年底开始管理公募基金产品。在采访中他曾告诉记者,宝盈优势产业混合业绩突出,可能是因为投资策略是自下而上,淡化风格、赛道等因素,有些时候甚至会在这些方面做刻意的分散。陈金伟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概括为“翻石头”,也就是通过看大量的公司,寻找投资机会。
孔学兵管理的金信稳健策略位列第三,该基金一季度末规模也较小。据金信基金介绍,该基金聚焦于半导体板块,同时配置了物联网应用、高端装备、智能汽车等高景气赛道,做到了紧抓半导体、超越半导体。
此外,上半年业绩位列前列的长城行业轮动、金信民长A、前海开源新经济截至一季度末规模均不足1亿元。
而另一方面,规模偏大尤其是百亿级别基金在半年度业绩排名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处于中下游水平。例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半年收益告负,跑输沪深300,易方达蓝筹精选涨幅也仅为5.17%。刘彦春代表作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半年度收益3.56%,大幅跑输同行平均的6.33%,而该基金在今年一季度规模较去年底却大增100亿以上。周蔚文管理的中欧新蓝筹混合A上涨2.67%,排名处于末端。此外,董承非、傅鹏博、刘格崧、谢治宇等“顶流”大佬表现均不太好。
震荡市中 “船小好调头”
业内人士认为,在上半年板块轮动频繁、结构性行情的震荡市里,中小规模基金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快速变化的行情,灵活调仓换股,故而表现整体领先。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中小规模基金业绩表现之所以“逆袭”,主要是由于中小规模基金规模小,调仓换股较灵活,交易摩擦成本低,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不会 “死扛”行情。而大规模基金受制于规模,调仓换股相对较慢。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李晓星曾在采访中分析,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主要来自流动性的制约和交易成本的增加:比如50亿的基金规模,中小市值策略的基金成交量会变差,纠错成本提高,基金超额收益会出现下降。
“100亿-200亿的基金,以投资各行业龙头为主的白马基金经理,产品的超额收益来源是持股标的的深度理解和正确交易决策,以及公司投研平台的支持;而300亿元规模以上,由于超额收益将主要来自产业链投资,在又长又湿的“雪道”买入各环节优质公司,再度做出长期较大超额收益将更为稀缺了。” 李晓星称。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则提到,今年来市场风格轮动加快,春节后抱团板块持续走弱,而去年回调明显的科技相关板块不断估值修复,中小盘成长风格占优。相应地,重仓中小盘的基金业绩更佳。“受制于基金持仓限制,大规模基金持仓相对分散,且大市值个股仓位更重,而小规模基金更容易仓位集中,可以通过押注单一或几个赛道实现短期业绩快速增长。”
寻求业绩与规模的平衡
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中,规模较小的基金崭露头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业绩是规模的敌人”。基金经理需要在投资中把握规模和业绩的平衡。
据博时基金统计,在145名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中,满足五年业绩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前2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7名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占比35%;管理规模前5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11名长期业绩优秀,占比22%;在管理规模过百亿的所有基金经理中,只有11%长期业绩优秀。
博时基金对此表示,只要是基金管理人水平提高与规模的增长匹配,就是合理和适合的。但如果基金规模若干倍增长,基金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后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基金持有人收益受损,这个规模增长也并不稳固。历史上看,每次大涨行情中后段的天量发行基金给投资者和基金业带来了负担。
另一位受访人士则表示,对于重仓中小创、换手率高的基金,规模最好不超过100亿。对于大盘价值风格、换手率低的基金,对规模的容忍度更高,较大规模影响不大。
泓德基金研究总监秦毅也表示,总体而言,基金经理持有个股的时间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如果基金经理更注重寻找优质股票长期持有,不做波段,不频繁交易,那么规模增大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影响可控。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规模的增长确实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优质投资标的有限,规模过大会摊薄平均收益,同时这些标的的价格会随着基金的买入而被拉高,从而抬高基金的建仓成本。此外,规模过大,基金调仓也会不便。因此,为适应大规模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公司需要对既有管理模式做出调整,加强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