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中金:一文看懂五一假期数据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5-06 09:22:06

五一假期,国内游人次超疫前同期,海南离岛免税持续高增长,酒店与餐饮消费也持续良好复苏势头,此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补偿式释放,带动各地消费数据继续回暖,交通运输客运量恢复如期而至。本文将从旅游、酒店、餐饮、零售、轻工日化、交通运输、传媒等行业角度对五一假期数据做出详细分析。

旅游酒店及餐饮

五一假期旅游数据出炉,国内游人次超疫前同期,海南离岛免税持续高增长,酒店与餐饮消费也持续良好复苏势头。

旅游:国内游人次已超疫前同期,品质休闲游备受青睐

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旅游人次及收入恢复环比清明假期(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和56.7%)均有改善,尤以“价”的改善更为显著。

图表: 2020-2021年分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恢复程度

注:1)恢复程度为疫情后数据较2019年可比同期的恢复程度,以百分比计;2)1Q21、2Q21数据采用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研究部

图表: 2020-2021年节假日国内旅游市场恢复程度

注:恢复程度为疫情后数据较2019年可比同期的恢复程度,以百分比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重点省市:北京市五一假期接待旅游总人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4%,旅游总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五一假期前三天,上海170家主要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6%。广东省五一假期接待游客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

重点景区:全国11个宋城景区五一假期合计营收约1.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2.71%(其中4月29日新开业的上海宋城项目接待游客17.9万人次,营业收入2500万元,客单价创宋城所有景区新高;杭州宋城接待游客43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4.35%,营收超4000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5%)。五一假期乌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9成,营收持平;古北水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超9成,营收增长9%,恢复程度环比4月有明显改善。黄山风景区仍执行75%的最大承载量,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0.5万人,同比+231%;门票收入1682万元,同比+222%。

品质休闲游备受青睐。据驴妈妈数据,尽管五一出游仍以周边游为主,占比超60%,但高品质国内长线游愈受欢迎,出游人数较2019年增长近10%。同时,“小团游”、“私家团”趋势明显: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据携程数据,五一假期携程私家团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30%。

免税:离岛免税持续高增长

据海口海关统计(海关统计的数据以旅客提货为准),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约为4.85亿元,购物人次6.54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日均销售额增长299%,对比此前的清明假期也有所增长(今年清明假期日均销售额约1.49亿元)。

图表: 离岛免税购物新政以来购物金额、人次、客单价

资料来源:海口海关,海南省商务厅,国新办,中金公司研究部

酒店:订单量较疫前同期增长,高星酒店表现突出

根据去哪儿数据,五一假期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4成,携程数据显示酒店单日订单量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最高达70%;同时受出境游回流及品质休闲游趋势更为显著的影响,高星酒店表现突出,在携程五一酒店订单中,高星酒店占比近四成。

餐饮:3月全国餐饮收入超疫情前同期水平,五一持续良好复苏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3月超疫情前同期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2%。据饿了么发布的五一消费报告显示,5月1日至3日外卖订单量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其中酒店及景区外卖订单量增长均超过200%,对比清明假期期间有所增长。

风险

疫情后复苏慢于预期

零售、轻工日化

从我们监测的五一小长假消费数据看,受益于各地政府及零售龙头积极推出促消费活动等因素拉动,此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补偿式释放,带动各地消费数据继续回暖,部分地区超19年同期水平,其中品质消费、体验消费等为亮点。展望后续,我们认为伴随我国疫情有效管控及疫苗接种,消费有望延续向好趋势。

“五一”小长假消费数据继续向好,部分地区超19年同期水平

伴随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于5月1日启动,各地组织开展系列商旅文体活动,叠加居民消费需求补偿式释放,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监测显示,假期前两天全国各大城市重点商圈人流量明显增长,其中长沙、深圳、南京、天津等地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5月1-2日,银联网络交易金额7543亿元,同比+5.5%(较2019年同期+6.9%)。分地区看,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家商业流通企业5月1-5日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10.1%(较2019年同期+4.2%);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监测,上海全市4月30日-5月4日线下发生消费196.5亿元,同比+30.4%(较2019年同期+9.6%);假期首日,天津市监测的191家商贸流通企业和商户销售额同比+21%(较2019年同期+3.3%),湖北省大中城市零售类样本企业零售额同比+58.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7%。

消费升级、品质生活为主旋律,免税购物、颜值经济热度高

假期期间免税消费火爆,前文提到,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5月1-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85亿元,购物人次6.54万人次,同比分别高增215.24%/140.23%,人均消费超过7400元。此外,据京东数据,“五一”假期家电、家装、家居等改善生活品质的升级品类增速迅猛,其中洗烘一体洗衣机、8K电视机、新风空调、除菌净化空调分别同比+395%/+268%/+200%/+171%。分地区看,县域市场升级品类同样火热,颜值经济崛起趋势明显,5月1-3日,淘宝特价版县域消费者最爱购买的商品中,男士彩妆购买同比+1692.6%,蛋白粉同比+276.8%,洗脸巾、筋膜枪、无钢圈内衣紧随其后,同比分别增长239.4%/192.7%/145.4%。

年轻群体成消费主力,带火“躺吃旅行”等新式体验消费

根据去哪儿数据,今年五一出游的人群中,90后占比超过50%,其中95后占比达到23%。伴随年轻消费者对旅游舒适感的重视程度提高,宅酒店的“躺吃旅行”成为热点,据饿了么五一消费报告,5月1-3日,全国外卖订单量同比显著增长,其中酒店和景区外卖订单同增两倍以上。此外,据百度数据,“音乐节”、“剧本杀”等体验消费相关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185%/169%,位居年轻人最热衷的消费方式之列。

风险

行业竞争持续加剧,新冠疫情出现反复。

交通运输物流

我们跟踪了“五一”假期的交通运输数据,由于数据的时效性,我们只能获得“五一”假期前三天的交运数据。总体而言,交通运输客运量恢复如期而至。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日均总客运量同比2019年增长3.2%,其中铁路客运量同比2019年增长8.1%,航空客运量达到2019年的98.6%,道路客运量同比2019年小幅增长0.9%。总体客运量同比2019年增速已经从春节的-70.9%到清明-4.0%再到“五一”假期的+3.2%,可以看到交通运输客运量回暖趋势明显。

“五一”假期铁路发送旅客量超预期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五一”假期前三天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4729万人次,其中5月1日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883万人次,创下单日铁路旅客发送量新高。用日均铁路客运量来与2019年和2020年进行比较,2021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2019年增长8.1%,同比2020年增长173.2%,铁路客运量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五一”假期铁路客运量在所有客运量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22.6%提升至29.5%。

图表: “五一”假期客运量跟踪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由于数据的时效性,数据均采用“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月3日的日均客运量

民航客运量已接近2019年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五一”假期前三天民航客运量达到506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169万人次,同比2019年下降1.4%,同比2020年上升186.6%。“五一”假期第一天民航客运量达到187万人,同比2019年增长2.2%,如果考虑返程客流,我们预计2021年“五一”假期民航客运量基本会与2019年持平。“五一”假期航空客运量在所有客运量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2.7%提升至3.2%。

图表: 2021年春节、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同比2019年增速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由于数据的时效性,2021年“五一”假期数据为5月1日至5月3日的日均客运量

道路客运量和全国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同比2019年小幅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五一”假期前三天道路客运量达到约1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3473万人次,同比2019年小幅提升0.9%,同比2020年上升102.9%;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5250万辆到5450万辆,较2020年同期增长16%—20%,较2019年同期预计增长2% - 6%。

快递业务量维持高增长

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前两天,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收快递包裹4.94亿件,同比增长26%;投递快递包裹近5亿件,同比增长22%。

图表: 2021年 “五一”假期快递业务量

资料来源:国家邮政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

疫情反复影响出行需求。

传媒

根据艺恩数据,截至2021年5月5日15时,2021年五一档含服务费票房为15.74亿元,较2019年五一档(2019年5月1日~5月4日,4天)[1]增长3.2%。我们预计,2021年五一档(5月1日至5月5日,5天)含服务费票房或落入我们前期预测的14.44~18.35亿元区间内,有望接近中性情形预测17亿元。

观影需求稳健复苏,观影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10.3%

根据艺恩数据,2021年五一档前4日(2021年5月1日~5月4日)含服务费票房14.62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9%。1)平均票价:2021年五一档前4日平均票价较2019年同期下降13.0%,我们认为主要因档期主要影片均为国产影片,且仅《悬崖之上》和《秘密访客》包含IMAX制式,而2019年受进口影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影响档期平均票价较高。2)观影人次:2021年五一档前4日观影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3%。我们认为,继元旦档和春节档后,档期聚焦效应仍然明显,观影人次的同比增长再次说明观影需求步入稳健复苏的常态化轨道。3)地域分布:档期内三线及以下城市票房及观影人次占比较2019年分别提升5.7PPt/2.8ppt至47.4%/49.9%,我们判断影院渠道有所下沉且返乡人群观影需求提升。4)竞争格局:档期票房前3名影投公司合计市占率为23.7%,与2019年同期持平,前5名影投公司合计市占率较2019年同期下降0.6ppt至28.9%;其中万达电影(行情002739,诊股)市占率较2019年同期降低0.3ppt至14.8%,位列第一,横店院线提升0.5ppt至3.8%,排名第三。我们认为头部影投公司市占率在后疫情时代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图表: 2021年五一档票房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9%

资料来源:艺恩,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票房为含服务费口径;2021年五一档数据统计期间为5月1日~5月4日,同比增速为对比2019年5月1日~5月4日增速。

图表: 2021年五一档观影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3%

资料来源:艺恩,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1年五一档数据统计期间为5月1日~5月4日,同比增速为对比2019年5月1日~5月4日增速。

图表: 重磅进口影片缺席下,2021年五一档平均票价较2019年同期降低13.0%

资料来源:艺恩,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1年五一档数据统计期间为5月1日~5月4日,同比增速为对比2019年5月1日~5月4日增速。

多部国产影片表现相对均衡,影片口碑影响票房走势

根据艺恩数据,从单片表现来看,票房方面,在好莱坞影片缺席下国产影片间竞争激烈,其中《你的婚礼》(光线传媒(行情300251,诊股)参与出品)/《悬崖之上》(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参与出品)以4.59/4.25亿元票房位列第1和2名,票房占比分别为31.4%/29.0%,《秘密访客》/《追虎擒龙》/《扫黑·决战》以1.78/1.44/0.93亿元票房位居其后,票房占比分别为12.2%/9.8%/6.4%;影片票房CR1/CR3较2019年下降48.8ppt/22.2ppt,票房分布均衡。在口碑发酵下,自5月3日起《悬崖之上》单日票房超过《你的婚礼》,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悬崖之上》和《你的婚礼》累计票房或将分别达9.12亿元和8.21亿元。我们判断,前期宣发对影片首映票房有较大影响,而最终票房取决于内容质量和口碑效应。

图表: 《你的婚礼》和《悬崖之上》单日票房走势:《悬崖之上》自5月3日起后来居上

资料来源:艺恩,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票房为含服务费口径。

图表: 2021年五一档主要影片单日票房走势:《悬崖之上》自5月3日起后来居上

资料来源:艺恩,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票房为含服务费口径。

图表: 猫眼预计《悬崖之上》/《你的婚礼》累计票房分别为9.12/8.21亿元

资料来源:猫眼专业版,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取猫眼2021年5月5日上午10点对影片票房的预测。

重点内容定档加速助推票房大盘进一步恢复,维持中性情形下2021年不含服务费票房预测550亿元

展望2021年全年定档情况,根据猫眼专业版,国内主旋律题材电影《1921》目前定档7月1日,好莱坞影片《速度与激情9》定档5月21日、《黑寡妇》确定引进。我们认为,优质内容有望提升全年电影市场票房恢复的可见度,我们维持中性情况下2021年全年不含服务费票房预测550亿元,较2019年下降7.4%,建议关注重磅好莱坞进口影片后续定档情况。

图表:2021年中国内地票房预测:中性情况下不含服务费票房为550亿元

资料来源:猫眼专业版,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票房口径为不含服务费。

风险

疫情不确定风险;影片内容品质不及预期;行业监管收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