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智慧建筑新蓝海!碧桂园博智林成领跑者,已形成12个机器人产品线,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3-23 11:22:04

金融界网3月23日消息 “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建房子”引领的建筑行业革命正在到来。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抢占建筑业未来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

智能建造带来了建筑行业的深刻变革,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慧建筑新蓝海!碧桂园博智林成领跑者,已形成12个机器人产品线,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而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在这一方面已先行一步,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在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方面的布局探索,契合了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

可以说,在布局智能建造的这条路上,碧桂园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智慧建筑大势所趋

作为建筑大国,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同时,建筑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0年约占GDP份额的26%左右。

而与巨大的市场容量不匹配的是,如今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从事建筑业的意愿持续降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下降1.8%。未来,用工缺口、用工成本上升、用工安全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为此,拓展数字技术、智能手段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变得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行情601668,诊股)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碧桂园,针对机器人行业的提前布局,更让碧桂园在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中占据了先机。

截至2021年2月,碧桂园已签约或摘牌的内地项目总数超过2600个,业务布局广泛性居行业之首。同时,碧桂园还拥有行业少有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覆盖了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等多个环节和业务板块,保证了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等环节的及时可验证。

可以说,碧桂园在拥有综合实力、应用场景、人才、资金等优势下,为旗下博智林的研发应用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支持,这也利于建筑机器人产品的加速迭代和智能建造体系的升级完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对碧桂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在短短近三年时间里,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全面的研发,目前已经交付了大批量的机器人,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

博智林的“零”突破

成立于2018年的博智林,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

但建筑机器人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场景差异性大、施工面复杂多变,对于核心零部件以及核心算法的要求与工业机器人等产品有很大差异。

而坚持对伺服、传感器、导航、视觉、软件这五大核心系统全自主研发的博智林,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后,其基于模糊自适应的运动控制算法、智能视觉传感器、机器人集群作业规划与调度系统、建筑机器人作业仿真系统等填补了世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智慧建筑新蓝海!碧桂园博智林成领跑者,已形成12个机器人产品线,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自研的激光雷达突破了国外的专利技术封锁,使用自主可控的技术在测量距离、多回波检测、重复精度等指标上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博智林在施工质量的智能化评判、建筑的大数据治理、智慧工地的监管等细分领域,也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希望在建筑领域里,用科技的手段和机器人设备变革行业,以后所有产品都是标准化、质量好、安全有保障。

为此,博智林也成为全球首家尝试用机器人大规模、系统性地完成建筑施工工序的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朝着高质量、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博智林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找对的人做对的事

时代发展奔腾不息,部分繁重、重复、危险的施工工作交由机器人来完成,是不少行业人士的一大梦想。

“过去是工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地盘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建筑工人出身的杨国强如是说。

深有感触的博智林研发制造应用团队就是在大量地调研、探索与研发的路上不断前行。

曲强是博智林机器人与智能产品研究院副院长,牵头混凝土施工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工作。一天凌晨,曲强与团队进到建筑工地看到混凝土施工的环境,十分震惊:十几名工人在工作面上手持不同的工具忙忙碌碌,衣服、鞋子、帽子上到处是混凝土泥点。

曲强和团队成员将工地当成了实验室。无论风吹日晒雨淋,对于各种恶劣天气,团队20多人没有任何抱怨和退缩。从2019年3月到6月,改良的机器人几乎每个功能模块都有了迭代,终于将智能随动布料机单次作业面积从10平方米/次,提升至连续作业2小时以上,完成100平方米以上整平工作。经历了3个月时间,曲强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黑黑的博士”。

截至今年2月底,博智林有7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4000多名,平均年龄30.2岁,包括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为研发人员,曲强及团队是博智林4千多研发员工的代表之一,他们饱含对建筑工人的关怀,不忘改善施工环境的初心。这也契合了杨国强说的:“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使我们的质量提升,也使我们的效率提升”。

做智能建造引领者

今年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上海市、重庆、广东三地的7个项目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

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这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伴随新项目成果相继落地,博智林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提速。

2月底,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近50款,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042项,其中发明专利2161项。已获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目前,博智林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可同时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

另外,博智林已有18款机器人在超过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目前,智能化造楼机、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较为成熟的产品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博智林已然成为了行业的探索者、引领者,充分发挥了先进的经验和智慧,主导或参与我国智能建造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为智能建造的引领者,去年11月,博智林受邀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发起成立建筑机器人专委会,开展相关标准的编制、标准体系的构建等工作。截至目前,博智林已主导编制了《智能施工升降机》、《外墙喷涂机器人》2项团体标准,并经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发布。

此外,博智林主导编制的《自升造楼平台》、《建筑工程智能清洁机器人》等团体标准也正在审查或立项中,这也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思想。

正如杨国强所说,“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