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两大赛道 赛生药业在港上市重返资本市场
来源:证券日报网 2021-03-04 22:22:01
本报记者 谢岚 见习记者 许伟
3月3日,赛生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赛生药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6600.hk。
据悉,该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8.8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0.4亿港元。上市当日,赛生药业股价一度破发,最终股价收于18.8港元/股,总市值达到约127.4亿港元。
不只有“一招鲜”日达仙
上市后,赛生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为德福资本,据悉德福资本自2010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投资医疗健康产业,2012年投资赛生药业,成为第二大股东。在成为赛生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之后,德福资本持续为赛生药业匹配和提供增值服务,尤其包括进行重组优化结构、调整战略聚焦、提供资源并引进产品管线、设计激励机制等。
对于赛生药业在港股上市,德福资本充满信心。赛生药业董事长、德福资本创始人李振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第一大股东,德福资本的目标是把赛生打造成肿瘤和重症感染两大治疗领域中国领先的专科药企业。自2017年以来公司在成熟产品竞争力和创新产品线引进上都取得了杰出的业绩,上市将大幅加速公司创新产品线布局。公司引进了诺华前全球董事长、CEO等优秀董事,致力建立国际一流的治理结构。”
据悉,此次IPO募集资金的最大部分,将用于投资中国或其他全球市场的潜在药物。赛生药业表示,将继续筛选肿瘤和重症感染方面的候选药物投资机会,以和现有管线以及商业化能力方面的优势形成协同加强作用。
事实上,赛生药业目前的创收主力是曾经的“非典神药”、在新冠疫情中有不错销量的“日达仙”。日达仙,属于胸腺法新原研药,1993年最早在意大利上市,1996年在国内上市,最初适应证为慢性乙型肝炎,现为免疫调节药物。
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日达仙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13亿元、11.69亿元、13.49亿元及13.26亿元。其营收占比分别达到91.7%、83%、79%及83.7%,名副其实的“一招鲜,吃遍天”。
过去靠日达仙“吃遍天”的情况在未来会被打破。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有8款在研产品,涵盖早期到后期,其中5款已经进入到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更后期阶段。其中,小分子偶联药物PEN-866与下一代小分子免疫疗法RRx-001,在肿瘤领域无论是单药还是联用都潜力巨大,并已取得积极的临床数据。
展望未来,赵宏表示,赛生药业预计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对获得中国永久商业权利的“安其思”进行商业化,2021年1月份已开始正式接手诺华旗下“择泰”的全面商业化。
除了扩充创新药的管线外,赛生药业还联合互联网医院,推出了自己的GTP(gotopatients去往病患者)模式。赛生药业的这类试水,会探索出明确的盈利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吗?对此,赵宏回应《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如何看待GTP?可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融合,通过医患互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成本。在这样的模式里,蒙圈药企在当中可能只是参与者,最终我们多方打造一个行业平台。赛生希望成为一个孵化器,能够把这个模式打磨得更好。”
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
事实上,本次在中国香港上市,对于赛生药业来说,不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而是“前度刘郎今又来”。
据了解,赛生药业于1990年成立,其前身起源于美国,曾于199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按私有化计划于2017年10月退市,德福资本在其中进行过主导。
如今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是产生新的融资需求还是谋求更好的估值呢?对此,赛生药业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潘蓉容在记者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在美国上市的20多年期间,赛生药业一直受到众多国际投资人的关注,在当时的股东结构中,相当多的国际长线基金有持股。在退市前,董事会对公司整个业务的结构计划进行比较大的重组以及优化。公司认为,让大量的小股东承担这些调整中的风险,是不太负责任的。所以当时董事会做出了私有化退市的决定。
潘蓉容表示,退市后,公司始终受到了很多国际投资人的关注,所以公司选择重返资本市场舞台。之所以选择香港市场,一方面是香港市场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度高,融资能力好,另一方面,香港跟内地联系紧密,文化差异少,沟通方便。
“相比获取好的估值,事实上公司更希望能够有好的投资人跟我们一同成长,然后也能够让他们分享到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和利益。这是公司重返资本市场的一个初衷。希望能够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人的力量,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管线,更好地把公司做大做强,股东和公司都能共享这样的红利。”潘蓉容如是总结。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