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监管升级 将如何影响行业?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1-15 17:23:08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4日电 (宋亚芬)消费金融公司迎来监管评级政策,不达标的公司或面临退出风险。
1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将对成立时间超过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消费金融公司法人机构进行监管评级,监管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或面临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甚至退出市场。
监管层为何会制定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评级政策?分类管理,又将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据了解,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的升级和其发展壮大有重要关系。目前,中国已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7家已开业。另有多家银行及公司在排队进军消费金融行业。
数量增长以后,行业监管升级则是势在必行。谈到评级政策,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起因源于近两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复速度逐步加快,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位置或作用正在逐步提高。分级政策的出台主要还是出于防范风险、监督风险的考虑。”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也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正取代网络小贷公司成为产业资本布局消费金融行业的平台。按照统一的规则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级,有助于推动行业监管的规范化、透明化,提高不同区域监管规则的可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基于区域的监管套利问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表示,总体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审慎稳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合规性、发展稳健性受到挑战。消费金融公司随着数量增多,发展方向、业务模式、客户定位的差异化显现,应实施差异化监管。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也隐藏风险。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同业拆借、发债、发ABS等渠道获取资金。陈文指出,如果消费金融行业出现问题的话,大量的风险会聚集到商业银行。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需要进行一个强监管。
“同时,消费金融公司有部分来自于传统银行体系,相对风控理念还算过得去,但是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原互金机构转型做消金,若任其像以前的互联网金融一样野蛮发展,有可能会重蹈其覆辙,所以需要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陈文补充说。
从评级指标来看,评级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办法》显示,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为: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评级要素由定量和定性两类评级指标组成。各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配为:公司治理与内控(28%),资本管理(12%),风险管理(35%),专业服务质量(15%),信息科技管理(10%)。
薛洪言分析指出,在粗放经营时代,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行业软肋,评级体系赋予这一指标的权重高达28%,能很好地推动行业持续改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评级的推出有望削弱行业利润至上的经营导向,中和唯规模论、唯盈利论的导向下引发的种种问题。
董希淼则认为,提升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是近年来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公司治理与内控、风险管理两项权重合计达63%,突出了对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视,契合消费金融公司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监管除了让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更加规范,也可能会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陈文表示:“依托评级结果,预期未来有可能会适用于在消费金融行业的一些业务创新,风控能力越强、治理越好的公司,可能会允许开展一些相应的创新型业务。”(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