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结售汇顺差超800亿元 出口企业面临两难抉择
来源:中国经营网58人参与讨论 2020-11-28 13:16:06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涨数月,近日已升至“6.5”时代。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0月份,以人民币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6%,从4月份开始连续保持正增长。出口景气反过来对汇率形成进一步走强的支撑。然而,对出口型企业而言,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面对激增的出口订单,为规避汇率风险,在采访中,《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期更多公司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对外汇风险主动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增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出口型企业热衷于开展远期结汇,其实是基于对远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做的“保险”措施。
“除了人民币汇率走高,海运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中小出口企业难以承担高涨的财务成本,只能减少接收出口的订单。”某家电企业人士如是说。
银行结售汇顺差环比激增超三倍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年10月,银行结汇10279亿元人民币,售汇9408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871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银行结售汇顺差130亿美元;今年9月,银行结售汇顺差仅为269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为40亿美元。
自10月12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彼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结汇积极性会增强。“此举无疑进一步消除了市场约束,降低了境内购汇企业套期保值的交易成本,缩窄了境内外市场价差空间。”花旗中国副行长及金融市场和证券服务部主管兼董事总经理杨骥如是说。
记者亦通过统计上市公司公告发现,近一个月来,企业集中发布了开展远期结汇或远期结售汇的计划。Wind数据显示,自10月12日起至今,共8家上市企业公布了远期结汇或远期结售汇的计划,等同于今年7月至10月12日公布远期结售汇计划的上市公司总数。
银行结售汇顺差大幅上涨的背后,是出口型企业日益上涨的财务成本压力。
“由于现在国内外都兴起了‘宅经济’,从我们公司的订单看,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每个月订单几乎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30%。”上述家电企业人士如是说。
“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产品链在中国,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中国被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得到了快速推进,今年下半年能明显看出,全球的刚需订单最后又落到了中国。”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银行”)副董事长兼总裁程泽宇告诉记者,他举例道,以家具领域为例,疫情发生之后,全球出现大量的居家办公,由此带来大家对家这一环境的高度关注,因此形成了大量来自全球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升级,近期珠三角来自全球的小家电订单太多,出现货柜“一柜难求”的现状。
虽然海外市场需求大,中国出口型企业面对较大机遇,然而上涨的财务成本却让一些企业却步。
尽管现在国家从税收、租金等多个方面减少企业的经营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收益短期内会影响比较大。白明告诉记者:“企业在接受订单时,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是有赚头的,但最后结汇时需要一个周期,随着人民币上涨,在最后结算时亦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再加上现在国际海运价格居高不下,有的公司甚至上涨了好几倍;原材料的成本和用工成本也比较高,这些都使得目前出口型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甚至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受出口订单的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
某零部件企业向记者透露道:“此前我们与两家家电企业合作,有很多是出口订单,但据我了解,主要是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因素影响,这两家下游企业都不敢接太多出口订单,开始加码内销。”
企业避险意识及能力增强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梦宇亦认为,近一个月以来,更多公司布局远期结售汇业务,一方面是企业避险需求增大,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外汇风险主动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增强。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呈蔓延趋势,中美在地缘政治、外交、经贸、金融等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将长期化,外汇市场波动幅度加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汇率将保持波动形态,且短期不确定性增强,对于国际化运营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主要面临集中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等交易风险,而对于国际化运营程度较高的企业,其运营、筹资、投资活动,及经营战略的实施都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巨大影响。”因此,李梦宇认为,企业增加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以外币计价的应收款项或应付款项的价值,可以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此外,部分企业的资金管理投资能力增强,通过对远期结售汇业务方向、金额的判断,可能增加由外汇投资带来的非主营业务收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
白明认为,面对目前汇率上涨的趋势,企业合理办理远期结汇业务,是企业避险的一种考量。“不过,如果远期人民币汇率下降,企业依然会因此承担一部分损失。这就相当于一份‘保险’,如果人民币持续上涨,企业就能成功避险。”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上市公司也曾出现大面积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情况。李梦宇指出,4月尚处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发酵阶段,国际化经营较高的企业供应链、资金链均面临较高不确定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外汇风险加大,企业需要规避汇率风险。
“近期就企业客户的市场反馈而言,我们发现伴随着多年的银企合作和交流探讨,很多外贸企业套期保值操作日渐成熟,其交易出发点更多是基于实际业务需要,依据公司经营目标、保值制度和市场策略进行相应的避险操作,保值成本固然是考虑因素之一,但并不是交易行为的主导决定因素。”杨骥告诉记者,奉行风险中性的保值原则,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套保制度,灵活合理的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为业务保驾护航,是在多变的市场下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民币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是常态,如果企业认为人民币还有升值趋势,大量的售汇不去结汇的话,造成社会的人民币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企业的考量。”不过,程泽宇认为,“更好的做法是前置风险考虑,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就要考虑好在这一订单项下成本情况如何,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并且把对汇率风险的担忧交给银行。企业挣企业合理的利润,适当支付规避风险的对价,把规避风险的难点交给银行,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一家产业企业过度地考虑如何利用汇率市场套利也是不可取的。”
杨骥认为,综合而言,在新的市场和商业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快在汇率管理方面的技术和理念升级,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以综合管控的思路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